¤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专家论佛 > 正文

韩焕忠:生活禅的儒学底蕴

发布者:      来源:菩萨在线 

  对儒家实体的消亡以及儒学义理的虚无化表现出极大的惋惜。他说:“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对于我们中国影响最深的、实践最久的,除了儒家就是佛家。而且能够传承这个文化慧命的、有一个实体的是佛家,因为儒家它只有一个思想,没有传承的实体。传承的实体是什么呢?就是它有教团。儒家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它要传承文化必然是要利用社会的资源,它的责任不能够具体地去落实。” 这与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将儒学比喻为无体可附的“游魂”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无体可附,这个能够“为变”的“游魂”终究走上了虚无化的不归路,使唐君毅不禁产生了“花果飘零”之慨。而身为僧人的也不无惋惜地说:“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人价值标准的,叫做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以这三个不朽为核心的儒家价值观念,经过‘五四’以来的多次冲击,在这个功利主义主导一切、社会道德水准普遍下降的世风下,已无力充当人们终极的价值准则。” 原因很简单,对于广大民众来讲,“传统教育成了一个断层,人们对什么是‘五经四书’都不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内容就更加不知道。”净慧法师净慧法师


  为了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净慧法师深谋远虑,提出了佛教和儒学现代化的主张。他说:“不仅是佛教要现代化,儒教也要现代化。没有儒家的现代化,孔老夫子内在的好的思想,好的东西,也会被束之高阁、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有人以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来面对我们的祖宗,觉得祖宗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实际上,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是极其丰富的,只是被古老的外壳掩盖了。与众多的宗教与哲学相比,我觉得佛教在当代,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还是有优势、有条件为人类提供一个稳固的精神寄托、精神依靠。” 净慧法师作为住持佛法的出家僧人、教界领袖,对于促成佛教的现代化自然会不遗余力,实际上,他所倡导的生活禅就是促使佛教现代化的一种尝试,而对他在此处发出的儒学现代化的呼吁,我们也不应仅仅看作是一种“乐观其成”的表态,而应视为是对“魂不附体”的儒家思想的一种提携和资助。


  净慧法师的高足明海法师对于乃师在生活禅中助成儒家现代化的想法有所发展。在明海法师看来,儒家的许多东西并未消失,而是还保留在佛教之中。他说:“现在我们汉传寺院里的许多仪轨,其实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像儒家等的礼仪的精神和做法。礼仪在儒家是很重要的,是用来熏陶和改变气质的。由于历史的变迁,有些传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没有传承了,已经中断了,但是还好,在佛教,包括道教里还保留了一些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礼’的精神。” 明海法师举宋代理学家程颢到佛寺参观为例子,程颢见僧众从容周旋,遂有“三代礼乐,尽在于此”的感慨,明海法师评论说:“儒家有个关于礼乐的理想,就是恢复古礼,尤其是周礼,当年孔子都觉得这个理想很难实现,没想到在宋朝,在程颢觉得这些传统都已中断的时候,却意外地在佛教的寺院里看到了这种肃穆的、合乎礼乐精神的场景。” 儒学的因素既然保留在佛教之中,那么弘扬生活禅,促进佛教的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自然也就具有发扬儒家思想精义的意味,这表明在儒学缺乏传承主体的情况下,佛教界的精英人物将儒家思想纳入自家教法体系中的倾向进一步增强。


  生活禅之所以与儒学发生关联,并非倡导者绕路说禅,而是由其本身及目的所决定的。就其本身而言,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是外来佛教与中国儒道文化会通融合而形成的中国佛教在当代的发展和继续。就其目的而言,净慧法师倡导生活禅是为了将禅的精神贯彻到现实生活之中,或者说将现实生活提升到禅的境界,由于儒家长期居于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对中国的社会生活起着广泛的规范作用,即便是到了现代,其影响仍然非常巨大。因此,不论是将禅的精神向生活中进行贯彻,还是将生活提升到禅的境界,生活禅与儒家思想都会不可避免地不期而遇,从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