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海口“红绿第一灯”诞生始末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卢凯森,这位当年曾被叶剑英元帅称作“军中活地图”的军人,在军中颇为有名。1987年,卢凯森从广州军区司令部转业,到海口市任公安局局长。


  “我想不到,上任后的首要任务不是抓治安,而是主抓海口的交通红绿灯工作。”年过七旬、军人出身的卢老,开门见山打开了话匣子。


  建省初期海口没有“红绿灯”


  建省前后,海南涌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壮观景象,而海口作为海南的第一门户,道路交通秩序全靠人工指挥和吹哨子,市内几条主要道路不见一处红绿灯。交通配套设施如此落后,让许多“闯海”者大为惊讶。


  1984年,根据广东省公安厅的要求,实现车辆绕“安全岛”行驶,拆除三角公园、三角池和秀英十字路口的岗亭。1986年,推广“交通民警要走出交通岗亭”经验,取消红绿灯,民警上路口用手势指挥。1984年至1988年,海口成为没有红绿灯的城市。


  “1980年代末,当时全国的省会城市中,还剩下海南海口、青海西宁、西藏拉萨、宁夏银川四座城市,没有交通红绿灯装置,海口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省会城市,没有一处交通红绿灯装置,这一现状的确令人尴尬。”卢凯森老人缓缓讲述。


  这件事引起了一位爱国华侨的注意,他就是香港熊谷组董事局主席于元平先生,一个为海南的开发建设倾注了极大心力的老人。当时于老所属的董事局,已拥有房地产开发、港口建设、交通工程等多项业务,并在洋浦港、洋浦开发区、洋浦电厂等项目投入了巨资建设。


  其实,早在海南建省前,海口市警方已经在解放路和新华路交叉路口,设置了一处交通红绿灯,标明了马路交通规则,“那盏机械操作的交通红绿灯,常年不亮,更多体现的是交通规则的象征意义。”卢老说,“而1989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红绿灯,是电脑控制的,聚焦精度高,是现代化高科技产品,这也就是人们将它称为海口‘红绿第一灯’的原因”。


    赴港特殊使命


  于元平先生建议,为树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良好形象,海口市安装交通红绿灯装置事不宜迟,他愿意尽己所能出一点力。


  时任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省长梁湘对老朋友于元平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约请于老,就海南开发的大政方针、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海口市安装交通红绿灯装置等重大内容,与于老进行了几次长谈。


  没有耽搁时间,省领导把“引进”交通红绿灯的任务下达到海口。时任海口市委书记林明玉、市长李金云,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部署,“我记得当时海口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会上强调,虽说是安装几盏交通红绿灯,但涉及到海南改革开放的整体形象,不能掉以轻心。”“会议最后决定,赴港红绿灯项目考察组,由我和海口市交警支队支队长黎文伦、海口市交通警察技术干部陈高华和海口市委两位干部共五人组成,我担任考察组组长”。


  难忘香江行


  “第一次赴港,我忐忑不安。说实在的,那时去香港,程序繁多,严格且有些刻板。”忆起首次赴港,卢老轻声笑了,“按说我有几十年军旅生涯经历,也曾接待过不少国家领导人,且受过叶帅点名表扬,大场面算是见过不少,但这次赴港,我有些紧张,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赴港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当年的外事工作及各项纪律不像眼下那么宽松便捷。卢老说,“我虽然是公安局长,也老老实实坐下来,进行了3天的专门学习,了解外事纪律”。


  1989年2月18日,卢凯森一行到达香港。当晚,接待他们的是香港海南总商会和海南省驻港办事处人员。“我们首先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报到,社里的领导向我们强调来港的注意事项,强调了个人行为将关系到祖国形象的重要性。当时已年过半百的卢凯森,听了这些话,愈发感到此次赴港的任务艰巨。


  谈判进展顺利


  2月19日这天上午,于元平先生约请卢凯森一行就“红绿灯”项目进行首轮“谈判”,地点设在香港的东海楼。那里也是于老的办公地点,依山傍水且临海,我当时想,于老先生约我们在如此开阔的环境里谈‘红绿灯’项目,不知是否寓意着要放开视野,登高望远。”卢老对当年的一幕幕记忆尤深。


  “我赶紧把随身带去的‘红绿灯’配置方案,比如海口市的哪条路哪个路口,需要配置多少盏红绿灯,以及配套的技术设备等,都向于老做了详细的汇报”。


  谁知,于老对于海口的城市交通红绿灯设置等细节早已了然于胸。临告别,卢凯森注意到于老欲说未说的神情,有些不解,再细细回想“谈判”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我猜到于老大概是不放心我们赴港的动机和办事能力,担心在‘红绿灯’项目赞助这件事上走走过场而已。”卢老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接下来几天,于老高规格接待卢凯森一行,并安排他们向香港警方学习和交流,这也是他们赴港的目的之一。香港的交通运输署负责人陪同他们参观了香港的交通指挥中心、香港警署的警员培训中心及配套的生活设施、有监控录像管制的鲤鱼门海底隧道等。


  “我们的赴港考察人员不逛公园、不进商场,更没有一个人违反外事纪律,每个人都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红绿灯’项目上了。”卢老说,当年他们赴港考察,曾令好多人羡慕,“可是我们当时都没时间去了解香港哪里有好玩好看的”。


  国庆前夕亮起“红绿灯”


  回到海口,卢凯森立即向海口市领导汇报了此行的收获和于老的疑虑,并详细解说红绿灯装置的初步设想,即在海口市大同路、解放路、新华路、博爱路、海秀东路等几个主要路段、11个路口先行配置11套交通“红绿灯”,所需设备全部从澳大利亚进口,计划耗资5万美金及配套技术,全部由于元平先生赞助和解决。


  为了打消于老的顾虑,海口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小题大做”的做法,又先后派两批人员再次赴港考察学习。


  省市领导听取“赴港工作组”的情况汇报后,对海口市红绿灯装置建设方案给予肯定。卢老记得,当时省委书记许士杰说,能不能办好于老建议的事情,是我们的诚意和能力,省会海口市“红绿灯”的象征意义,绝不是件小事情。


  许书记的一番话,深得在场人士的共鸣。海口市委书记林明玉、市长李金云当场表态,海口市交通红绿灯装置作为一项特殊任务,继续由卢局长牵头,协调海口市有关部门,“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有了难题直接找我们。”确保国庆前夕,让海口市民看到交通红绿灯在海口街头亮起来。


  历经数月奋战,1989年9月30日,11套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赞助的周期自控信号灯,在海口解放路与新华路交叉口等7个繁华路口投入使用,作为一份特殊礼物,为建国40周年献礼,并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于元平先生也派代表汪先生专程来琼祝贺,再次表达了一位爱国华侨的赤子之情。卢老叙述,现场设置在海口大同路和解放路交汇处,彩灯彩旗交映,气氛喜庆热烈,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至此,海口市用上了电子高科技的交通红绿灯装置。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