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伏波跃马定珠崖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两汉将军辅国丰功昭万古,二朝人物安民大德耀千秋。”进海口五公祠拜谒两伏波祠,读这副楹联,胸中涌满崇敬之情。


  “两汉将军”、“二朝人物”,就是“两伏波”:西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两千年前,中央王朝首次在海南岛设置郡县,将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是与“两伏波”的英名紧密联系的。岁月悠悠,思念绵绵,海南人民感激“两伏波”,深情缅怀了两千年,建祠祭祀了上千年。  


  千古丰功“两伏波”  


  伏波将军为两汉时遇有军国大事临时所封,战事结束即撤销。载入史册的伏波将军仅路博德、马援两位,他们都是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建功立业,为海南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秦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没有对属象郡“外徼”(边界、边缘)的海南岛实行直接统治。到了汉元鼎五年(前112年),路博德被汉武帝任命为伏波将军,与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10万进击岭南,于元鼎六年(前111年)十月俘杀叛将,平定叛乱,结束了南越国地方政权家庭式统治,随后将其属地岭南、交趾和海南诸地分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在海南。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海南设立行政建置,将海南纳入中国版图,直接管辖。而作为中原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郡县制在海南实施,为两千年间历代王朝对海南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90多年后,交趾(今越南北部)出现战乱。伏波将军马援率兵2万余人南征,大获全胜。他在征战平乱的过程中“抚定珠崖,调立城郭,置井邑,立珠崖县”,并“穿渠灌溉,以利百姓”,做了许多促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实事。


  两伏波将军先后征战岭南,平定战乱,“皆有功德于岭南之民”,但他们生前、身后的际遇却不尽相同。《汉书》对东汉伏波将军路博德的记载仅短短的58个字。而《后汉书》写马援的传记却用了较大的篇幅,记录了马援的名句:“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爱国男儿壮怀激烈,血性豪言掷地有声,荡人心旌,催人奋起。


  在他们在死后逾千年的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宋朝遭受金兵大举侵犯。那个信用奸佞、荒淫误国的风流天子宋徽宗赵佶在大兵压境之际想起保国安民的“两伏波”,作出了一个崇重前贤的姿态:诏封路博德为忠烈王、马援为佑顺王,祀名宦祠。


  千载虔敬伏波祠  


  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伏波将军,也被海南人民崇拜为神,从宋代开始建庙奉祀“两伏波”,香火延续千年。


  《正德琼台志》记载:“伏波庙在郡城北六里龙岐村,建于宋代。”龙岐村是一个千年古村,建于该村的“伏波庙”自宋至清都是历代官府主祭两伏波将军的场所。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伏波庙毁于大地震。翌年,副将邓钟将伏波庙迁建于郡城内参将公署旁,改称为祠。清康熙五年(1666年),马援的远孙、任分巡海南兵备道兼学政按察副使的马逢皋又复建于龙岐村(现址),并捐银置香灯田以供祀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琼州知府佟湘年主持重修,将伏波庙改为汉圣侯庙,加进了关圣帝君。后来琼州府城内专祀关公的庙宇建成,将关圣帝君移出,才又使该庙恢复专祀两伏波将军的功能。此后,地方官员又做过多次修缮,其中雍正八年(1730年)总兵李顺等人主持大修,还抄录雷州伏波庙内苏轼《伏波庙记》和李纲《伏波庙碑阴记》碑文,刻碑立于庙门。到了民国六年(1917年),两伏波庙迁建于五公祠,作为官府主祭两伏波将军的祠堂。


  五公祠内原有一座奉祀海南历代阵亡将士的昭忠祠,道光十二年毁于强台风。迁入五公祠的两伏波祠就建在昭忠祠原址上。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由殿堂、庭院和拜亭组成的建筑群,坐西南朝东北,正对着著名的?s酌亭。殿堂门额上悬挂一块金字木匾,匾上“两伏波祠”四字为现代文化名人廖沫沙于1984年手书。门两侧的圆木立柱上悬挂一副楹联:“两汉将军辅国丰功昭万古,二朝人物安民大德耀千秋。”堂内后墙上原本有神龛,1960年因故拆除,殿堂内从此荡然无物。


  两伏波庙迁建于五公祠后,龙岐村原有的伏波庙多年来由当地群众自发地维持,曾于民国年间做过一次重修。现年75岁的管理员李诗云介绍,2003年,由村民集资8万余元进行了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大修。这座庙宇遐迩闻名,当地老百姓喜欢来这里祭拜先灵,许愿还愿,祈求平安吉祥。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香火鼎盛,热闹非凡。


  两座伏波祠,给人们的感受不尽相同。


  地处闹市而隔离了喧闹的五公祠,是海南传统文化宁谧的“胜境”。我们再次拜谒“胜境”里的两伏波祠,是暮春时节下过阵雨近黄昏的时分。天气阴凉,游人稀少。古朴典雅的拜亭、幽静潮湿的庭院、空荡寂默的殿堂,让人的心灵体会充满了沧桑感。


  龙岐村的伏波祠,却是面临繁华的海府路,毗邻民居,贴近生活。来这里拜谒,烛火燃烧烟气缭绕的氛围让你更多地感受世俗气息,体会平民情怀。


  千秋万代中华情


  中国人尊宗敬祖,形成了拜谒先灵、珍惜现世的共同心理需求。


  宋绍圣四年(1097年)七月,苏轼贬琼路过雷州半岛的徐闻县时备下祭品,到两伏波庙里祭拜,赞颂两伏波将军的功德,祈求先灵保佑自己平安渡海。3年后遇赦北返、途经府城时,他特地到龙岐村的两伏波庙拜谢先灵,祈求保佑自己平安渡海。平安渡海抵达徐闻县,他立即到两伏波庙再次答谢保佑之恩,并写下《伏波庙记》。《记》中说:“汉有‘两伏波’,皆有功德于岭南之民。……轼以罪谪儋耳三年,今获还海北,往返皆顺风,念无以答谢神贶者,乃碑而铭之。曰:‘至险莫测海与风,至幽不仁比鱼龙,至信可恃汉二公,寄命一叶万仞中。自北而南洗汝胸,抚循民夷必清通;自南而北端汝躬,屈伸穷达常正忠。生为人英殁愈雄,神虽无言我意同。’”表达了对“两伏波”崇敬和感激之情。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贬官李纲遇赦北归途中也到龙岐村的两伏波庙祈祷许愿。平安渡海抵达徐闻县,他立即到当地的两伏波庙祭拜还愿,抄写苏轼的《伏波庙记》,请人勒石树碑于庙中。还撰写了《伏波庙碑阴记》,刻于该碑的背面。


  两位名臣与两伏波祠结缘写《记》,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岁月嬗递,沧桑迭变,累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增益了“两伏波”的魅力。逢年过节,海南人民忘不了祭拜先灵,追思“两伏波”,感谢他们使海南归入中华版图,赞颂他们的历史功绩和爱国精神,也表达了对和谐现实的珍惜和对美好未来的祈愿,祝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伟大祖国千秋万代统一富强。


  清明时节,是缅怀和感恩的日子。我们进祠拜谒先贤,遥想当年,眼前出现了伏波将军纵马挥师的壮美景象。炎黄子孙中华情,伏波将军“佑民恩德耀千年,辅汉英名留万古”,海南人民的深情缅怀千秋不泯,万古长新。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