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三亚水南村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三亚的水南村、海口的攀丹村、文山村和金花村和被称为古琼州四大文化名村。


    一、珠崖风景水南村


崖州古城水南村(卢多逊)
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
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
鱼盐家给无墟市,禾忝年登有酒樽。
远客仗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


  水南村位于三亚市崖城镇的中南部,因地处于海南第四大河流————宁远河下游之南而得名。历代名士在此留下丰富的史迹:历代被贬谪、流寓崖州(三亚)的贤相、名臣、学士有15人之多,其中10人居住在水南村。


  汉代路博德伏波将军在海南岛上的开郡治地。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西汉路博德伏波将军平定百越、南海后,在海南设珠崖、儋耳两郡,在三亚置临振县,县治就选址在得“龙盘鳌居”之地利的水南村。由此溯源,水南村已有了上下两千年的村史,堪称海南千年第一文化古村。


  隋朝“圣母”冼夫人“汤沐邑”的开府之地。一千四百多年前,获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的谯国冼夫人,征抚海南后,奏请命在海南建立了崖州,临振县纳入崖州辖管。当时,论海南物候地产、风物民情及河港之便,唯临振县水南村俱佳。为彰武功,隋文帝便将物华天宝的临振县赐封给冼夫人作为“汤沐邑”,即供食俸之地。自此,冼夫人及后代便相袭在作为临振县治的水南村开府设帐,安民兴业。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以临振县改置临振郡(郡治仍在水南村),冼夫人在海南获称“郡主冼太夫人”即源于此。自隋至唐天宝数百年间,冼夫人后代一直依托皇朝赐封的水南村郡治地,对海南南部进行着管理和开拓。


   唐朝大和尚鉴真在海南岛上的佛迹胜地。唐天宝七年(748年),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传教,遇海难飘泊崖州湾。振州别驾冯崇债亲率四百甲兵,将鉴真一行接迎置于水南村的太守衙设斋供养。鉴真在水南村休整一年,主持修建了大云寺,设坛传经布道,水南村因之成为海南历史上早期佛事鼎盛之地。今日南山寺的兴建,正是传承和弘扬了这一历史佛缘。


  海南岛上寓居朝廷将相之乡。自唐至宋、元年间,因遭朝廷贬谪、流放到三亚的当朝贤相名臣、流寓名士有20多名,大都寓居在水南村,因而又有“幽人处士家”之称,并有卢多逊宰相的“水南风情诗”,“父子进士”的佳话……其中在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唐宋两代名相、名臣有7人,他们是:因反对武则天失败而遭贬的初唐宰相韩瑗;晚唐时期力排内忧外患、反对朋党遭打击的功德高厚的政治家、两朝辅佐宰相李德裕;曾监修国史的北宋吏部尚书、宋仁宗朝宰相丁谓;《旧五代史》编者、翰林学士、北宋太祖朝宰相卢多逊;荐举岳飞为抗金统帅,反对投降而与秦桧作不屈斗争的南宋“首推宰相”赵鼎;在民族危难关头冒死向宋高宗皇帝上书,请斩奸党秦桧示众的爱国名臣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元代著名诗人、晋王朝位及相权的中书参政知事王仕熙等。这些朝廷名相、名臣、名贤在寓居水南村期间,兴办教育,敷扬教化,留下了儒相风雅、武臣浩气,使水南村自古就获称为“衣冠礼乐”之乡。


  我国古代棉纺技术改革家黄道婆的第二故乡。宋代以前,三亚的棉纺手工业居全国领先地位。水南村耕织发达,且依托大旦商港成为崖州棉纺织品生产和交易集贸地。宋末年间,黄道婆自松江府乌泥泾流落崖州,在水南村居住了四十年,潜心学习棉纺技艺,成了织艺超群的“崖州织女”。至暮年,身怀绝技的黄道婆才惜别水南村,返回乌泥泾,进一步改革了从水南村带回的棉纺车,创新了棉纺技艺,终而成了我国元代科技革新的女科学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业技术发展的贡献,凝聚着水南村人的智慧结晶。


  古代三亚人文崛起的灵杰之地。明代,三亚破天荒出了一对父子进士,被赞为“海外衣冠盛事”。这父子进士就是世居水南村的钟芳和钟允谦。钟芳自幼有“崖州神童”之誉,于明正德二年(1501年)中进士二甲第二名,宦迹江浙诸省,官累迁至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等职,文集获载入《四库全书》,尊为“岭海巨儒”、“南溟奇才”,与明代海南丘浚、海瑞并称“琼州三星”。其子钟允谦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次子钟允直也中举人,满门鼎盛。钟芳多才多艺,蜚声中原,成了三亚古代人才的标志,更给了水南村荣耀。“钟芳中进”的历史佳话激励代代水南村人,孕育了“诚信文明,图强兴业”的水南人精神。


  水南村,千年文脉传承,将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姿瞩目于世。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