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文山村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从府城走高速公路到文山村约30公里,现全村1800多人大部分为周姓人氏。文山村的出名原于周家先祖周秀梅公。周秀梅公,祖籍福建莆田甘蔗园村,进士出身,翰林院学士。当南宋之战乱,为了避祸,绍熙五年(1194年)携子榜湘(进士、大理寺评事)渡琼,居原琼山县遵都图(今遵潭镇)秀梅里。秀梅公渡琼后,继配颜氏,生一子榜源。大儿子榜湘传于宝佑六年(1258年)中解元登进士。后来周秀梅的长支第四代周榘,迁居员山里(今文山村),在这里落地生根,生息繁衍。从此文山村成为琼州大地一个人杰地灵之地。文山村重教,村民以“耕读传世”为荣。自南宋以来,村里一直有社学。一代代周氏子弟“焚膏继日,秉烛夜读”,成就学业。先后出了周宾、周宗本、周世昭3名进士、15名举人、58名贡生。文山村,因周氏进士世家而闻名琼州,自南宋理宗年间起已有750余年历史,成为海南四大古文化村之一。
  

  文山村的来由
  

  明正德进士、广西参政林士元《员山里记》里的典故。明嘉靖初,巡抚谈公巡视员山里,看到“里中士大夫冠盖相见者不下十百”,惊问:“此何地耶,人文若此其楚楚耶?”得知乃周氏“一族兄弟团居于此”时,他不禁鼓掌大笑,赞道:“吾巡视多矣,未有若员之文士接踵,官员济济,如此里也。”此事过后,“员山里”便更名“文山村”。
  

  文山村八景
  

  明代进士、礼部尚书王弘诲写的“文山八景”甚雅:“绿水环龙”、“横桥渡马”、“竹松笼月”、“楼阁丛云”、“塘尾甘泉”、“岸头娇柳”、“莲塘渔唱”、“石岭樵歌”。而另一种概括与眼前的景物更为吻合:“村成莲花”、“水环玉带”、“仙洞聚奇”、“山城拥障”、“娥案围光”、“鱼桥钓月”、“五井饮和”、“三元镇口”。


  1、村成莲花


  村居地势团圆,中高边低,八面披离,交互层叠,状如莲花。村人筑宅东南西北任取方向,所在皆宜。


  2、水环玉带


  村前有一长水塘,环绕三面,终年积水不涸。村人种莲塘中,荷花水光互相掩映,色呈苍碧,水如玉带。


  3、仙洞聚奇


  村后山岗一带,西北方有石洞数穴。探之深黝,不知底蕴。因有数洞离奇,状态各异,令览观者流连忘返。


  4、山城拥障


  村后有一长山,势似城墙,拥卫村庄,与石城墙内外围抱,为村居后方屏障。


  5、蛾案围光


  村前方,叠起重案,弯环围绕,状似蛾眉。案上草色青绿,每当天清日朗时,塘水彼此射映,团成光气倒影,案景浮沉荡漾,照人眉目。


  6、鱼桥钓月


  村前塘中,横架两桥贯通东西,以便村人出入来往。值风清月朗之夜,波心印月,人在桥上钓鱼,亦如钓月。


  7、五井饮和


  环村四境,分东南西北与中央,为五方。各就中心点开凿水井。各井中以东北方一井为最佳水质,井水清甜,人因称为甘泉,饮之滋润和平,令人延年益寿。


  8、三元镇口


  村东北方,距离半里许凸起三阜,曰三元墩,以塞塘水溢出大江之路,为镇水口之要点。形学家言,水有停蓄,方不至泄。村有此墩,亦乡居之福地。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