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林缵统与“公车上书”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清末民初是大变局的时代。多少仁人志士为他们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留下千古绝唱。地处边陲的崖州,因为其优秀儿女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和着时代的节拍,踏着时代的步伐,所以,崖州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所遗忘。


  “林缵统激励乡里,名扬京城,无疑是一名‘磊落魁梧之才’。”徐日霖肯定地说。2008年12月3日,我们寻林家老宅而来。位于崖城城东镇北村的林家老宅,旧墙老门仍在,似乎潜藏着林缵统先生当年的风骨,令人追思。


  离琼赴穗 求学康门


  林缵统,字承先,号天民。l852年(咸丰二年)出生于北村一个书香世家。少年丧父的林缵统,天资聪颖,善解人意。在崖城,林缵统早得至诚孝敬之名。有一则记载说:“王父(即祖父)与母拂意时,即引兄率弟环跪谏之”,少小之年就能平息家庭内的纷争与矛盾;“稍长,博通群书,尤其精通《周易》”,弱冠之年参加郡试,知府当场阅卷“风取列第一”,“癸已(1893年),又受知于督学徐公琪,考列一等,录送广雅书院肄业(修习学业)”。


  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设了广雅书院。课程内容分为“经学、史学、理学、文学”诸科。学生选自广东、广西两省才智出众者,每省100人,学制3年。但是思想活跃、怀抱救国理想的林缵统并未完成广雅书院的学业。时值清末戊戌变法前新旧交替的年代,舍弃旧学、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以图强国的时代精神在南方肇始。林缵统一到羊城,就得知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遂毅然舍弃广雅书院而奔万木草堂,专心听康有为的演讲,跟随康有为走上变法维新之路。


  徐日霖说,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康有为、梁启超创建“强学会”,创办刊物《中外纪闻》,极力鼓吹变法以除弊政,远在天涯的林缵统早已为之倾倒。在广州得以和康有为相见,与其共同探讨时局,还与康有为讨论《周易》 义理,林康二人英雄所见略同,康有为的言辞尤其切中肯綮。康有为征引《易经》关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论证政治制度必须“因时制宜”、“因革损益”的“变易”历史观,正是日后维新变法运动的哲学思想基础。林缵统比康有为年长6岁,却佩服其勇气和学问,与梁启超等同拜康有为门下,为时人感叹。


  康有为所创办并自任总教授、总监督的万木草堂,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萌芽状态的新式学校”。草堂教学宗旨“专在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培养维新变法人才。教学内容以孔学、佛学、宋明理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重在探讨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和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并与外国作比较。即如康有为所言之“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万木草堂“受业弟子”据说有l82人,林缵统列于第33位(见《康门弟子述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林缵统与梁启超等康门弟子,后来都成了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骨干力量。


  公车上书 崖州有我


  1894年,林缵统参加省城考试,高中举人,崖城上下为之欣悦。1895年春,林缵统与康有为、梁启超从广州一同赴京参加会试。其时正值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李鸿章奉清廷之命到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给日本,并赔偿军费二万万两。丧权辱国的消息传来,群情激愤。3月28日,康梁诸公与林缵统先是发动粤湘两省在京举人到都察院上书,吁请朝廷拒署和约。为壮大声以促使成功,4月初康有为又邀请18省应试举人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的谏草堂集会,决议联名上书皇上。康有为受委托执笔,连夜起草了长达万余言的奏书,要求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签名者1300余人。林缵统为率先签名第六人(见《公车上书记》,光绪乙未年上海石印书局石印本)。这次公车上书虽被拒绝呈递而不达目的,然林缵统变法救国、义无返顾之心矢志不渝,哪怕日后失去功名亦在所不惜。


  徐日霖说,据史载,公车上书次日,会试揭晓,康有为高中进士第五名,授工部主事。林缵统未能及第,只“拣选知县,委用教谕”。然而,林缵统却另有怀抱,“不任,南归”,他回到了生养他的崖州。时值琼郡再遭风灾,林缵统“禀请赈济”,“督抚发给赈灾银一万五千元”。林缵统复向“各善堂及巨商殷户签捐,又获三万五千六百元”,均用于“沽米赴赈”。以天下为己任、不顾自己安危的林缵统先生勇担道义、克勤克廉、恪尽职守,为时人称颂。


  戊戌变法 其心可鉴


  1898年(戊戌年)1月5日,“公车上书”之后回到崖州的林缵统再度赴京。此时康梁诸公在北京组织粤学会,维新运动风起云涌。l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皇帝厉行变法,折中指出:中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一时全国上下为之振奋,以为大变之日将至;3月26日,林缵统参加康有为发动的公车百余人上书,请以旅大与诸国,联英拒俄;4月12日,康梁等人发起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保国会,京城总会成立于北京粤东会馆,林缵统为领衔人之一,参加的各省举人和官僚共计186人,林缵统之名在《京城保国会题名记》中名列第24位。(见《清廷之改革与反动》下册附录,中正书局)。


  1898年在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一个永载青史的年头。当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采纳维新派的建议,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梁启超当日欣喜写道:“一切维新,基于此诏;新政之行,开于此日”。然而,变法新政之行仅l03天,9月21日,慈禧重新垂帘听政,光绪皇帝被幽禁于深宫,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就此宣告失败。同日,康有为被革职。次日,清廷开始大肆捕捉维新党人,康梁分别逃至香港和横滨,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林缵统千里迢迢脱身回到崖城,继而被革除举人功名,然而,其不改其志,君子之凛然正气犹存,日后在家乡的德行和功业,尤其令人叹服和怀念。


  徐日霖说,关于林缵统是否筹办开发过西沙,至今仍缺乏足够的证据,关于他的逝世日期,地方史研究者也还不能够统一,一说是死于1922年,另一说为1930年,但其品行道义,大智大勇,堪称崖州英雄豪杰,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主讲专家


  徐日霖,崖城人。三亚市作协理事,文史专家,现居三亚。有专著《走进古崖州》(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年)等出版。
 

    1895年4月,在京城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一起,悲愤于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联合1300多名应试的举人,上书清廷,力求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从而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的序幕。


  在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事件中,来自崖州的举人林缵统为率先签名的第六人,永载史册。变法之后的林缵统虽然失去了功名,却仁人志士之心依旧,在家乡颇有作为,赢得了州人敬重,被誉为崖州名士。这一讲,我们再次请来三亚文史专家徐日霖,为我们讲述林缵统富有传奇色彩却又平实厚重的一生。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