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琼剧“变脸”添活力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电视机里传出悦耳的琼剧唱腔,画面上的舞台、人物着装美不胜收。现年已100岁的林爱英眼盯着屏幕,她是铁杆的琼剧迷,能看上半天一动不动。一旁的孙女只是偶尔瞄一下屏幕,对幼小的她来说,琼剧显然没有动画片那么有吸引力。
   

    整个琼剧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300多年来,在一代代琼剧艺人的继承、弘扬下,琼剧不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如今又迎来了琼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也许老人无法理解这些,她只知道,电视里的琼剧越来越动人了,她和孙女抢电视看的矛盾也似乎永无止境。


    19日,海口市琼剧团2009年春节慰问归侨侨眷琼剧专场演出在滨海社区举行。


    有继承有创新才能有发展
   

    说到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海南的“琼戏”迷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人们只知道他在舞台上唱腔好听、动作优美,却不知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陈育明1952年入门琼剧,师从郑长和、韩文华、王秀明、李长城。他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把兄弟剧种的长处为我所用,终于在唱腔艺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他回忆当初学艺,一段琼剧唱腔里优美旋律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研究、思考,一遍遍地唱,然后从中挑出最优美的、最能代表人物思想感情的旋律来。琼剧《林攀桂》中“三年同窗谁与谁”唱段、《两附马》中的“以身报国气轩昂”唱段、《泪血樱花》中的“思樱枝”唱段、《三看御妹》中的“难描你”古腔、《红楼梦》中宝玉唱段和“曾忆当初”中的迭板、《狗衔金钗》中的梅茂芳古腔“谁料乌云把日遮”、《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山伯临终清音、楼台会中的中板等,都是陈育明的代表作。“这些唱段是在继承前辈的前提下,揉进了我自己的理解,经过抑扬顿挫的处理,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名师破格为“地方军”培养人才


    陈育明以前收过不少徒弟,培养了许多主创、唱腔、舞美等方面的琼剧人才。弟子人数虽然不少,但没一个人来自民营剧团。
   

    这一收徒规矩在2009年1月14日被打破。当天,陈育明在大致坡镇举办收徒仪式,民营剧团的徐德强、陈德彬、符祥辉3名演员正式成为其徒弟。陈育明说:“从民营剧团收徒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意识上的创新,目的是改变人们对民营剧团的看法和评价,促进琼剧艺术的发展。”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如今被称为琼剧镇,驻扎着14个民营琼剧团,琼剧演员超过400人,省内10多个剧团在这里设立联系点。在这里收徒弟,影响十分深远。“琼剧团有国营、集体和民营几种体制,要共同发展才能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目的。”陈育明表示,大致坡集中有全省各地的民营剧团,天天都在演出,满足了城乡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传承弘扬琼剧艺术、培养观众做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小看琼剧中的地方军。“学艺首先要学做人,我希望后来人接过琼剧艺术这个班,青出于蓝胜于蓝,特别是唱腔艺术要跟上形势发展,要有创新的观念、注入现代的意识,符合观众的欣赏要求。”
   

    为年轻观众打造琼剧“大片”
   

    一场琼剧演下来,观众之中找不到几个年轻人,这种现象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琼剧艺术的希望在年轻人,这里的年轻人指的不仅是演员,还有琼剧观众。”陈育明认为,琼剧文化有商品属性,需要市场才能生存;年轻的观众是未来市场的主体,要让年轻人爱看戏、看懂戏,琼剧就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传播下去,才能有生命力。
   

    “在吸引更多观众方面,海口市琼剧团近年做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两年,琼剧走出了低谷,有经济发展、群众需要文化生活的原因,也是剧团努力改革创新、迎合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结果。”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琼剧演员、海口市琼剧团团长陈素珍这样表示。
   

    近年,人们看海口市琼剧团的大型演出的时候,发现舞台灯光、舞美、道具、服装、化妆、音响等都有了质的飞跃,有点琼剧“大片”的味道。“时代变了,交响乐都运用到京剧中去了,琼剧艺术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离观众的要求越来越远,因此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是免不了的。”陈素珍介绍,有些东西是“逼”出来的。曾参加全国展演获得成功的《百年苍翠》,每演出一次,就要从外地请来化妆师,每次花费在两万元左右,化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对着镜子描两下就行了。从那时起,剧团就有了培养自己优秀人才的计划,派人到外地学习灯光、舞美、音响、化妆等方面的知识,回来后应用到琼剧艺术中。“在保留琼剧唱腔特色的前提下,没有什么是不能变的,《百年苍翠》之所以获得成功,就是吸收了诸多新的戏剧元素,应用了现代科技,在灯光、舞美、音乐、服装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适应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让村里人也看上琼剧精品


   《18双绣花鞋》是海口市琼剧团精心排练的一出戏,内容有关如何搞好婆媳关系等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下乡演出后,镇村干部都说这个戏太及时了,农民看了都很受教育,对建设和睦家庭很有帮助,比我们镇村干部苦口婆心讲政策还管用,而且农民还很乐意去看,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好。
   

    “文化艺术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所产生的作用无法替代。”陈素珍说,这几年,海口市琼剧团努力打造精品琼剧艺术,代表作除《百年苍翠》外,还有《辽宫月》等,观众反映好,城里人、农村人都爱看。
   

    琼剧的广阔市场在农村,而演出场地不完善又限制了剧团水平的发挥。针对这一现象,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陈素珍提出了关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一台好的节目,需要一个设施齐全的舞台才能把琼剧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素珍说,为了琼剧舞台的创新,近两年团里花巨资购买了12套电脑舞台灯,还花了20多万元改进了剧团的明星影剧院,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舞台灯光效果根本没法比。然而目前全省能应用先进设备的舞台并不多,即使是高水平的海口市琼剧团,一年中的演出大部分在乡下,在舞台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也只能因陋就简,这就影响了整体效果。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