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胡铨与吉阳的不解之缘(下)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这一年春天,胡铨来到水南村时,宰相赵鼎已经在水南裴闻义宅绝食而亡。秦桧在杭州的阁壁上写下李光、赵鼎、胡铨三人姓名,令贬地衙门随时汇报三人详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胡铨早闻知此事,但他毫无避讳,还是住进赵鼎曾经呆过的住宅,并在后来的日子将其改名为 “盛德堂”,做《哭赵鼎》诗以纪念好友,激发斗志,传诵古今。


  据《崖州志》载:胡铨在水南村8年多,“日以训传经书为事”,“黎酋纷纷遣子入学”, 在水南村建“洗兵亭”和“逸贤峒”, 临别时胡铨给裴闻义住宅题名为“盛德堂”,并亲自作“盛德堂铭”,以诗言志。胡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以诗人豁达浪漫的情怀,传播中原文化,仁教当地黎民百姓。他对崖州文明的开发,对民族矛盾的化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留下诸多佳话。


  仁者无敌


  胡铨初到崖州,受到秦桧党羽的监管,处境艰难。据《崖州志》载,当时吉阳军的知军姓张,他受秦桧奸党指使,对胡铨野蛮迫害。他强制胡铨每十天必须到军署去,光脚散发如囚犯状,向他呈报思想动态,他过生日时,还要挟胡铨为他生日作一首五十韵长诗祝寿。清秋子说,胡铨是一个不愿为权贵低头的人,秦桧都不怕,更何况一个小小军守?可见胡公“身陷九渊,日与死迫”。然而辱且益坚,他在受辱中精进,不坠青云之志。他想留住生命,盼着有朝一日,壮士北上驱胡虏,报雪恨。胡铨决心已定,便在水南盛德堂安下心来,终日潜心研读阐释《周易》、《春秋》、《周礼》诸经,闲来写诗遣愁怀,但行动并不自由。


  有一件事情的发生给胡铨的命运带来了一线转机。据《崖州志》记载,城外三十里黎峒有个黎族头人,听说胡铨博学多才,便送儿子来拜师求学。一天胡铨应邀到黎族弟子家里做客,看见迫害自己的张知军披枷戴锁,被囚禁在头人家西厢房廊下。头人指着姓张的对胡铨说,这个人太贪婪太暴虐了,你说我该不该杀掉他?胡铨说,他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你真的杀了他,是可以解一方民愤。但承蒙你的垂问,我私心里有个想法请你考虑。令郎之所以跟从我读书,是为了什么?“当先知君臣上下之名分”这一纲纪伦理。这个人虽然罪该万死,但他毕竟是主管本军所的朝廷命官。要控告他的罪行,应该先上告到海南安抚司,再到广西经略司(南宋时海南归广西经略司管),若不能解决,再上诉到朝廷枢密院。头人听了胡公一番话,当下便释放张知军,并要他自己写一份引咎悔过书。第二天胡铨回到水南村,姓张的马上登门忏悔谢罪,深深感激救命之恩。胡铨以德报怨、宽以待人的品格为他赢得了仇人的尊敬。仁者无敌,此后监管放松了,胡铨得以与崖州士人优游而寄情山水。胡公的仁义宽容,使他在贬所孤馆寒窗的苦日里,有了后来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


  清秋子说,这一时期的生活表现在他所作的诗文里,读来令人感慨嘘唏。


  在《如梦令》里:“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枝能好。”从“休恼,休恼”的词调里,到欢喜“今岁荔枝能好”,看得出胡铨豁达自适,很快喜欢上崖州风物,以此来摆脱了政治流贬带来的恶劣心境。崖城西南二里有池塘数亩,碧波荡漾,绿树环合,白鹭翔集,此时的胡公已经有好友相随,他和友人欣喜前往,就在池塘中建起个亭子,胡公题匾曰“洗兵亭”,采杜甫诗句“净洗甲兵长不用”之义,表达了体恤百姓,息兵安民,化解民族矛盾之愿,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洗兵亭”东去不远,又有一片茂密的竹林,修竹荫翳成峒,十分幽雅宁静。胡公携友人游览而心驰神往,诗兴大发,并用“溪边六逸”和“竹林七贤”之意,名之为“逸贤峒”。其中诗句“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山家作本源”,只要想定了过隐居的日子,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心,可见此时的胡铨,已经完全投入到崖州的灵山胜水中,将自己的心灵安放在这个去国遥远的海外孤岛了。


  并非入海求诗句


  翻开《崖州志》艺文志,胡铨在此留下的诗歌让我们得以窥见860年前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大丈夫的情怀。清秋子说,综观胡铨一生,虽颠沛流离,半生流谪岭海,但他始终志苦心劳,好学不厌。他是一个对家国满怀抱负的人,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他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所以他的文章内容多样,驰骋古今,多长篇大论,血脉贲张。代表作如上篇所讲的《上高宗封事》,其他文章,如《应诏言事状》、 《应诏集议状》、 《上孝宗封事》、《与王中丞相书》,也都痛快淋漓,题跋如《跋陈了翁帖》,也写得激昂慷慨,在宋代诗人文学家中风骨气质突出。杨万里曾为他的集子作序,说道:“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真是中肯之评了。


  胡铨的策论闻名天下,而诗更具风采。虽再遭贬斥,却意气不衰,而其诗词亦多激愤之语,对崖州风物人情更是不吝笔墨,留下佳话。清秋子说,胡铨在崖州居留的时间长达8年,诗文创作丰富。然而,胡铨的诗词虽写得好,可他不是为写诗而来的。对于一名怀大抱负却遭朝廷抛弃的大臣来讲,崖州虽不是鬼门关,水南风物人情也不错,况且张知军已经待自己为上客,但是,南宋小朝廷的苟且贪欢,奸臣的卖国求和,国土的步步沦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报国无门的胡铨所时刻牵挂的。所以,看胡铨在水南所作的诗文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充满着血性、激情的胡铨,看到一个对崖州风土人情充满热爱豁达的胡铨,但更多看到的是一个报国而无门、充满着怨愤之情的胡铨。如这一首《鹧鸪天》:“梦绕松江属玉飞,秋风莼美更鲈肥。不因入海求诗句,万里投荒亦岂宜。青箬笠,绿荷衣。斜风细雨也须归。崖州险似风波海,海里风波有定时。”做梦我也想回到江南去,我可不是过海来吟诗作词的,把我流放到万里之远的荒岛上难道很合适吗?大海的波浪有时还有平静的时候,我的流贬生涯何时是尽期?“可怜的胡铨,想将他置于死地的秦桧之流,愿意听到这样的呼声吗?如果当时还有贬所比海南岛更遥远,胡铨再遭贬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了。”清秋子无限感慨地说。


  海南唯见两翁还


  水南,一个远离帝都的边陲小村却并没有远离政治,而是政治博弈的对手们迫害异己,置对方于死地的舞台。清秋子说,封建时代的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地方像崖州一样,虽建制、名称有变,但它的贬所内涵没有变。英雄人物如胡铨,也逃脱不了这样悲剧的命运。1155年,胡铨在吉阳终于度过了8个年头,终于熬到了秦桧去世、平反昭雪的那一天,他和老宰相李光一道奉诏还朝。临别之时,胡公为所客居八载的裴氏大宅题匾“盛德堂”,并作铭文赞颂裴度宰相后人裴闻义之德泽长存;缅怀赵丞相之丹心浩气无量功德。胡铨所作脍炙人口的《哭赵鼎》,说“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唯见两翁还”。然而李光也死在江州归途之上,终年82岁,只有胡铨一人回到了京城杭州。


  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胡铨得到重用。1164年,胡铨升任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清秋子说,当时金兵向商、秦之地进发,楚荆、昭关、滁等地先后失守,形势十分危急,已经62岁的胡铨一面上表弹劾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敦促他迅速出师救援;另一方面又亲自带兵上前线抗金。时值严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老将身先士卒,手持铁锤下河击冰。将士们深受鼓舞,一鼓作气,奋勇作战,终于击退了金兵的入侵。胡铨本色不变,在抗金战场上,终于实现了自己在崖州时立下的誓言。


  侠骨柔肠的胡铨在朝中得意后确实没有忘记盛德堂主人的恩德,没有忘记水南村曾给他留下的温情。1162年,胡铨曾派人专程到昌化军(今海南儋州、昌江一带)拜访过在那里任职的裴闻义公,他的子孙后人多次来过水南村。最近几年,江西吉安胡铨的后人还有人来水南村寻访他们先祖流放时住过的盛德堂。乾道七年(1171年),曾经威名震四夷的胡铨并没有选择做皇帝的高参,而是告老还乡,定居在佛教圣地青原山南麓,专心为《春秋》、《易传》等书作注解。淳熙七年(1180年)病故,享年78岁,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100卷,浩然之气,得以善终。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