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昌江信冲洞巨猿化石 海南岛与大陆相连的证物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昌江信冲洞巨猿化石 4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相连的证物


  文物,无疑是见证各个历史时期璀璨夺目人类文明的最好证物。


  在海口国兴大道,海南省博物馆已经在为年内开馆做最后的准备。馆内一批珍藏的文物,不久将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文物有着什么样的价值?在发掘和征集文物的背后,曾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从今天开始,本版开辟“馆宝档案”专栏,分历史文物、民族文物、水下文物、近现代文物四大类别,给读者解读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在海南省博物馆数以万计的文物宝库中,昌江信冲洞的巨猿化石无疑是年代最古老的珍贵文物,但仅此一枚小小的化石,却足以证明4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依依相连。


  信冲洞位于昌化江支流南阳溪的转弯处,西距昌化江约1公里,河面相对高度约20米,因南阳溪的不断冲刷下切和侵蚀,洞下山体形成了近于90度的坡度,垂直立于混雅岭南面的峭壁上,这种河流转弯处也是人类栖息的最理想之地。


  据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大新介绍,早在1995年,七叉镇保由村民符益民在信冲洞抓蝙蝠时在洞内捡到若干块动物骨骼。


  1998年,省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经过调查,初步认定该洞为一处动物化石点,有的化石上留下一些类似人工敲砸痕迹,遂立即委托昌江县博物馆严密保护化石出土地点——信冲洞,等待技术成熟就展开正式的考古发掘。


  2006年6月,为配合昌化江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建设,根据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省文管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昌江博物馆组成联合对信冲洞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王大新参与了20天的发掘全过程,当时考古队员在信冲洞和红林三队采石场首次发现巨猿、熊猫、猩猩、鬣狗、犀牛、?、象、硕豪猪等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


  这些化石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定为距今40至60万年前,地质时代为更新世中期,由此证明40万年前海南岛是与大陆依依相连。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研究,海南岛是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作用下,大约在500万年前基本形成海南岛的框架。在距今40万年时,海南岛还与大陆紧紧相连,这些动物化石足以证明两广地区的动物通过琼州海峡陆桥抵达海南岛,之后由于构造运动频繁、海南岛南部到雷州半岛都有火山玄武岩喷发,逐步与大陆脱离。


  “在这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中,尤以巨猿化石最为珍稀。”王大新说,巨猿是与人伴生的灵长类物种,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有重要价值,以前仅在湖北、贵州、广西、广东发现巨猿化石,信冲洞发现的巨猿化石,将其的分布纬度向南推移,为继续研究巨猿的生理特性提供新的依据。


  根据巨猿的生理特性,可以推测40万年前的海南岛,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存在广域的沼泽地、还有大面积的空旷草地,物种丰富,与大陆相连,是中国最南端的“香格里拉”。


  到目前为止,巨猿、长臂猿、猩猩都在海南留下生存迹象,这为海南古人类、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变迁和第四纪生物学地层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探索台湾海峡的地史演变提供珍贵的古生物学依据。


  令人欣喜的是,在2006年6月进行的昌化江支流南阳溪史前文物调查中,新发现混雅岭和燕窝岭旧石器遗址,出土了石核、砍砸器等3件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晚期遗址,距今约2万年左右,是中国最南端一处人类活动的临时营地。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