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南海文史 > 正文

南溟奇笔亦妙绝 ——海南古代书法名家小记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海南一向孤悬海外,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人文鼎盛的中原、江南地区。直到南宋奇人白玉蟾的横空出现,中国书法史才第一次刻下了海南人的名字。明清两代,海南文化大兴,书法名家名手亦多了起来,著名的“海青天”海瑞便是其中之一。


  书法是国粹。但书法艺术的日渐式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十余年前,余秋雨写下著名的《笔墨祭》一文,哀叹笔墨文化的衰落。时至今日,白玉蟾醉笔挥洒的身影,已不复见;海刚峰振笔直书的形象,也不复有。但他们手中的那一杆笔,蘸的那一方墨,余香犹在……


  初冬的暖阳,淡淡地照在海瑞墓那尊塑像上。大名鼎鼎的“海青天”,在寒风中,一脸的倔强。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敢于以死谏劝皇帝的“海青天”,不只是明代政坛的“斗士”,还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他是继南宋白玉蟾之后,第二位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名字的海南人。位于海口市丘海大道的海瑞墓文物陈列室里,便收藏有海瑞的书法碑刻。


  海南,由于历史地理原因,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相对较晚,因此,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人文鼎兴的中原、江南地区。对于书法艺术这座艺术殿堂,海南迟迟没有进入留名者。直到南宋奇人白玉蟾出现,中国书法史才第一次刻下了海南人的名字。明清两代,海南文化大兴,名人迭出,书法名家名手亦多了起来,明朝的海瑞、清朝的张岳崧、潘存是其中的杰出者。这三人均是时论公认的书法名家。除此之外,海南尚有不少名人工于书法,如明代的钟芳、清代的王映斗、莫绍德、莫景瑞等人。总而言之,在古代,海南虽然没有产生一流的书法大家,但也产生过不凡的名手,他们的作品,亦足以值得后人骄傲。


  白玉蟾


  (1194—1229?),南宋道士,琼山人。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史。少年即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世称紫清先生。


  在中国书法史上,白玉蟾并不是一个十分知名的人物,但凭着天纵之才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他的书法艺术,仍然达到了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度,仍然在书法史上牢牢占有一席之地。


  无意于书书乃佳———白玉蟾


  书法对于白玉蟾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媒介,一种表达他的精神世界的媒介。白玉蟾一生致力于修真传道,追求精神世界的圆融完满,在他的短暂一生中,这也一直是他的主业。而书法,只是他横溢的才气无意中挥洒出来的副产品,或者,只是他信手拈来的一种工具。但或许正是这样,正应了东坡所说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那句话,白玉蟾无意于书法,但书法还是钟情于他。因此尽管在在中国书法史上,白玉蟾并不是一个十分知名的人物,但凭着天纵之才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他的书法艺术,仍然达到了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度,仍然在书法史上牢牢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白玉蟾的书法,书法研究学者陈志平在其文章《岭南名家白玉蟾》一文中有详细地介绍。据记载,白玉蟾的书画在当时就很有名。特别是他的书法,尤得时人喜爱。其弟子留元长《海琼问道集序》记载:“真草篆隶,心匠妙明。琴棋书画,间或玩世。所与交者,尽时髦世彦。虽敬慕之者,不可得亲,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


  白玉蟾的书法创作,大多率意为之。史载白玉蟾天性嗜酒。他常趁酒作草,落笔如风。这一点颇有唐代草书大家张旭、怀素之遗风。潘坊《白玉蟾全集·原序》称:“仆顷未识琼山,一日会于鹤林彭君座上,时饮半酣,见其掀髯抵掌,伸纸运墨如风。”迅疾的书写,尽情的挥洒,白玉蟾豁达率真的秉性自然会倾泻于纸上。而他又喜游历,一生云游四方,每至名岳高山,常登临赋诗,落笔纪胜。据《江西通志》记载,含山县祷应山、丰城县始丰山、南昌府白仙岭、安福县武功山等等,到处都有白玉蟾云游的踪迹。现丰城县始丰山石壁上还存有白玉蟾影及手书“江右福地,始丰名山”八字。


  后人对白玉蟾的书法评价很高。元代隐士黄玠,专门写过一首诗,赞赏白玉蟾的书法:“仙人白玉蟾,题诗留素壁。笔势来翩翩,??不可测。将飞蛟龙影,或是风雨迹。”


  白玉蟾的题壁书法现在已很难见到,但流传至今的遗墨尚有三件:草书《足轩铭》卷、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草书《天朗气清》诗卷。


  草书《足轩铭》,为白玉蟾33岁之时所作,笔势清劲爽健,如风送云收,整幅作品清新洒脱,神采流溢,有飘然欲动、超凡脱俗之美,为白玉蟾的代表作。


  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乃叙仙人张惊喜之事。自书七言绝句六首,书写年代不详。此卷用笔稚拙,章法舒卷随意,纯任自然,而灵气满纸,飘飘欲仙。


  草书《天朗气清》诗卷,写作年代已难考知。观此卷可知,他的草书受怀素、张旭、黄庭坚影响很深,笔挟风涛之气,笔势翻转若龙蛇飞动,点划狼藉而韵度天成,在南宋书坛允推上品。


  除了书法,白玉蟾还善画竹,并且工画人物,其人物画,评者以为有吴道子风韵。


  海瑞


  (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人,明嘉靖举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为官清正廉明,为人刚正不阿,不事权贵,深得人民爱戴,世人誉之为“海青天”。遗著有《备忘集》、《淳安政事稿》、《元衤右党人碑考》等,书法亦颇见功力。


  海瑞负清廉刚正大名,时誉满天下,为士林之榜样,他的忠义之心、浩然之气,决定了他的书法面貌和格调,必然是刚健而“绝无妩媚之态”的。


  笔法奇矫且可观———海瑞


  中国书法向有“书为心画”之说,即人的心声、品德、性格等内在的东西,可以通过书法反映出来。海瑞负清廉刚正大名,时誉满天下,为士林之榜样,他的忠义之心、浩然之气,决定了他的书法面貌和格调,必然是刚健而“绝无妩媚之态”的。


  史载,海瑞书法,“楷、行皆佳,笔力精绝,功力深厚,静逸而无妩媚之态”。清末著名书法家康有为在其名著《广艺舟双揖》中曾评价海瑞的书法说:“其笔法奇矫且可观。”奇矫二字,正道出了海瑞书法的特点。


  从海瑞现存的书法作品来看,以行草书为最出色,笔力矫健,结体奇崛,极见功力。而他的小楷,亦规整可观,有古拙之气。小楷作品《奉别帖》正是其代表作。


  《奉别帖》为目前海瑞流传于世的惟一可信墨迹,殊为珍贵,现归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该帖内容为海瑞写给友人的一信,由于为平常通信,故书写随意,通篇表现出一种闲散之气,但点画之间,用笔精到,精力弥满,毫无疲软之态;结体宽舒,在不激不厉中透出一种奇崛之气。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人同以清正刚直之名誉满天下,一为唐朝的颜真卿,一为明朝的海瑞。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海瑞不能与颜相比,但若论忠义之名,则两人难分高下。而二人的书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字体雄劲,充满堂堂正正之气。琼人莫绍德就曾将二人的书法相比。他在评海瑞的《与吕调阳书》碑时说:“简严謇直,不激不随,与颜鲁公争座位书同一忠义气象,书法亦遒健,洵足追配千古。”


  海瑞的书法作品,流传很广,可大多是赝品,真迹不多,且大多以碑刻的形式存在,墨迹则仅存《奉别》一帖。海口五公祠立有三通海瑞书法碑刻,分别是《管子牧民篇》碑、《与吕周阳书》和《五言律诗》碑,有人认为上面的字皆是据真迹摹勒上石,这个结论应该是可信的。但品其书,形貌虽存,神采已失,应是辗转翻刻所致。海瑞墓陈列的几方石碑,情形也大抵如此。听说在内地,有不少地方的碑林收有海瑞的书法作品,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得见,甚为遗憾。如果有关方面能出面将海瑞的书法作品收集陈列在一起,惠及后学,则功莫大焉。


  张岳崧


  (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定安人。清嘉庆十四年一甲三名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曾协助林则徐在广东禁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等。晚清岭南派有名的书画家。


   张岳崧的书法,当时就很受人喜爱。史称他的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争宝之。”清代《国朝画征略》将他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


  探花书法独一家———张岳崧


  张岳崧可能是海南古代书法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这自然得益于他是海南人中独一无二的探花这个身份。


  古代科举,书法水平为极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若书法上佳,则会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自然容易高中。因此,参加科举的士子,一般都写得一手好字。张岳崧能够高中探花,他的书法,当然也是高人一筹的。


  张岳崧的书法风格,属于帖学一派。《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称他“书宗欧(阳询)柳(公权),尤长擘窠大字。” 他的楷书,受唐代几位楷书大家的影响很深,清劲峭拔,兼有颜柳之长。但规整有余,灵动不足,时露馆阁习气;他的榜书,厚重沉郁,深得鲁公大字之妙;他的行草书,则浸淫于二王颜苏米董几家,兼采并蓄,最具个人面目。行书作品《朝廷遣诏诗》可算是其代表作(见图)。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其结体以二王为底,参以米芾的欹侧之态,生动多变;用笔藏锋护尾,笔画虽肥而筋骨内含,厚重中有劲健之气,功力不凡。


  张岳崧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清代碑学兴起之时,时人多学北碑,而张坚持学帖,这可能与个人的气质、爱好有关。帖学一脉的书家,多善行草而拙于篆隶。


  张岳崧的书法,当时就很受人喜爱。史称他的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争宝之。”清代的《国朝画征略》将他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认为他与广东名书法家郭兰石齐名。他年老辞官回老家后,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


  张岳崧为人随和,对于上门求字者,他一般都乐于援笔书写,但对上门求书墓志者,则非常慎重。史载,他对“有求为墓碣家传者,必详核其平生,采有足传而后援笔,否则谢绝,故人以得其言为重”。正因为张的乐于助人,因此他的作品,流布很广,传至今日的也有不少。其作品以条幅、对联居多,字体亦多以楷、行草为主。定安县博物馆目前还保存着张岳崧手书的条幅、对联多幅,还有抄本、匾额以及各种印章等。而海南民间亦有不少人收藏有他的作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岳崧的书法艺术,会被更多的人欣赏和收藏。


  潘存是海南古代第一个“职业”书法家。他遍临诸碑,杂取各家所长,在创作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成为清末岭南碑派书法家中的重要一员。


  书名远播东瀛外———潘存


  潘存,是海南古代第一个“职业”书法家。这里的所谓“职业”,当然不是指以书法为谋生手段,而是指以书法为事业钻研的对象。在潘存的一生中,做过小官,办过学,而且在办学上还取得过相当的成绩,但他一生的主要成就,主要还是在书法方面。


  潘存学书,主要以汉魏六朝碑版为主。他遍临诸碑,杂取各家所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在创作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成为清末岭南碑派书法家中的重要一员。他和当时的岭南碑派书家李文田、邓承修、江逢辰、曾习经等人一起,为清末岭南书坛的嬗变推波助澜,为碑派的中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书法实践之外,潘存还有两件与书法有关的大事值得说一说。一是著书立传,嘉惠后学。潘存辑有《楷书溯源》一书共15卷,由弟子杨守敬编印,于光绪三年(1877年)出版。该书是一本楷书汇编,仿翟云升《隶篇》体例,故又名《今隶篇》,收录汉至五代的楷书于一编,按《说文》部首编排,共采古碑碣、砖文、造像646种,集帖82种,每字均依原碑之大小,双钧摹录,并注明出处,详加考证,是学习楷书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书。这本书在清末书法界影响颇大。


  二是传道授业,广播书艺。同治二年,潘存在北京与著名书家、碑帖专家杨守敬结识,并指导其研究金石之学。其后,潘存又指导日本书家中林梧竹学习碑派笔法。日本京都教育大学教授、日本书法交流史研究会会长杉村邦彦为陈振濂《中日书法艺术比较》一书作序时说:“明治十三年(1880年),书法家中林梧竹,以一介布衣抱着专门学习书法的目的渡海去中国,向杨守敬的老师潘存学习汉魏六朝笔法,自此以后,秋山白岩,西川春洞、日下部鸣鹤、空岛咏士、山本竟山等等,以书法学习为主要目的,相继赴中国留学,揭开了中日书法交流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转换,其意义不可估量。”据介绍,日本在明治时代以前,流行的都是王羲之书风,自中林捂竹向潘存学习书法之后,特别是潘的弟子杨守敬出使日本,带去了大量的碑版拓片,方使日本人眼界大开,开始学习汉魏书风,遂开创了日本书法多样化的局面。这其中,潘存居功大焉。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