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2008 > 正文

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略谈佛教依正不二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慈爱的母亲,对襁褓中的婴儿,百般呵护,万般关爱。因为做母亲的明白,如果现在不对婴儿给予精心的照料,等到将来出现残障的时候,她所要付出的体力和心血,何止现在的千倍与万倍?

 

  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好比人类的婴儿;如果我们现在不善待它,那么,人类将来必定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大家不妨回眸看一看:

 

  由于过去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征服和掠夺,所以造成了现在极其严重的生态危机;

 

  由于过去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植被,从而加剧了现在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由于过去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引发了温室效应,致使现在的病虫害逐年增加、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洋风暴越来越大,而且愈来愈多。

 

  严重的自然灾害,已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岁末的印度洋大海啸,今年5月2日的缅甸“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和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先后夺去了数十万人的宝贵生命,给包括中国、缅甸和印尼等在内的10多个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类在不期而至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是如此的茫然无措与无可奈何!

 

  然而,还有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本可避免而又屡屡发生了的人为浩劫。频发的冲突与战争,毁灭了无数的幸福家庭;恐怖的袭击与报复,误杀了多少无辜的生灵;种族的仇恨与贫富的分化,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与无尽的痛苦。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和谐与安宁,期盼和平与安全。

 

  为了挽救和化解人类的不幸与劫难,人们纷纷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慈悲和智慧的佛教。

 

  佛教依正不二的思想,为我们走出当前的困境,带来了无限希望。

 

  依正不二,是说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世界,是唇齿相依的共同体。

 

  正报,即是我们的身心;依报,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能离开外在的良好环境。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等,为我们生活所必需。我等众生与自然界,须臾难离,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又因为人类长期以来的发现与发明、创造与革新,显得更加异彩纷呈和多姿多彩。

 

  人与自然,是彼此共成、相互依存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这一方面,两千多年来,佛教徒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出了不懈努力。

 

  佛教从开创之初,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佛陀诞生在树下、成道在树下、涅槃在树下,就是最好的佐证。

 

  “天下名山僧建多”,佛教徒开垦荒地,建造寺院,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既戒杀生灵,又善待动物,使人类与动物和植物之间和谐共处,融为一体。

 

  寺院所在之处,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机盎然。

 

  中国的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和五台山,韩国的佛国寺、海印寺、松广寺,日本的比睿山、高野山等等,哪一处不是清净庄严、殿宇辉煌?它们都是佛教徒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人间净土,是佛教徒为庄严国土写下的不朽篇章。

 

  佛教徒不但实践对自然的环保,同时还重视对人们心灵的环保。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最好的心灵环保。

 

  人与人,因为有我而争斗;族群之间,因不平等而冲突;教派当中,因不能包容而摩擦;国家之间,自然是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治世界的乱源和扫除天下的乱象,就必须从净化人们的心灵做起。只有实践佛教的无我、慈悲、尊重、平等、中道和智慧的教义,才能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佛陀建立僧团,以平等的法制(戒和同修)、统一的认识(见和同解)、均等的利益(利和同均)以及高雅脱俗的行为(身和同住)、文明礼貌的言语(口和无诤)和健康成熟的心理(意和同悦)作为和谐共住的基本原则。

 

  我们正处在实现自我、张扬个性、体现价值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佛教的六和敬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大与小、上与下,要互相尊重;强与弱、富与贫,也要互相帮助;男与女、老与少,更要互相关爱。

 

  唯有人人相敬相爱,彼此互利互助,才能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我们正处在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时代。自然灾害,不期而至;人为灾难,随处可见。

 

  政治上,以强凌弱;经济上,贫富不均;宗教之间,摩擦冲突;种族之间,歧视仇恨。所有这些难于得到合理而彻底解决的问题,都是因为彼此不能平等对待而互相伤害所招致。

 

  因此,要取得世界的和平与社会的和谐,必先吁请人们建立平等无我之心。大国、小国要平等,男女之间也要平等。信教不信教的民众之间,更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要在瞋恚之处,培植慈爱的种子;要在仇恨之处,施予宽宥的忍让;要在彷徨之处,增添信心的力量;要在失意之处,鼓起生活的风帆。

 

  一切男子为吾父,所有女类是我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不久,中国佛教界即在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前,组织了百寺千僧捐款千万救苦救难消灾祈福万人大法会,给遭受苦难的国家和人民,送去了爱心和温暖。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韩日两国政府和人民,也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和医疗队,韩日佛教界更是积极捐款捐物,奉献慈悲爱心,践行佛教拔苦与乐的崇高理想。我想在此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运无缘慈,兴同体悲。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地震、海啸;火灾、洪水;瘟疫,台风;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佛教徒的身影。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这就是佛教徒为利乐有情而做出的特殊贡献。

 

  我个人体会,佛教的根本理念,就在一个净字上。而佛教所说的这个净字,就包括了自然环保和心灵环保。

 

  我们每天修行,就是为了净我们的身、口、意;净我们的心、念、行;乃至净我们之所以成为众生的业因;净我们赖以生存的山河大地等外部环境;最终达到三业清净而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世界。

 

  七佛通戒偈说:“诸恶勿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一书中也说:“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可以这样讲,一个净字,基本上体现了佛教的精神、本质和特色。 

 

  心净国土净,心平天下平,心安众生安。只要我们三国佛教徒和三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佛教徒和全世界的人民,一起行动起来,大力倡导人与自然“依正不二”的和合共生思想,人与人“于诸众生,视若自己”的平等理念,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理念,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携手并进,互助共赢,就一定能够迎来光明灿烂的美好明天。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