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2003 > 正文

佛教生活与戒律 ——日本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日中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于2003年在日本举行。三国的佛教信徒会集京都,加强友好关系,并就佛教信徒如何生存下去,即佛教徒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更新观念,提高觉悟,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为净化社会与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等方面展开讨论。在此,我先阐明一下自己的认识。

 

  我于前年五月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儿童总会。这次儿童总会是讨论十年前举行的儿童首脑协会上通过的决议及之后的情况报告与今后的方针,结合这次总会举行世界儿童会议。世界各国儿童经过长时间的表决,通过并发表如下的宣言:

 

  1.我们相信成人;

 

  2.我们相信黄金律;

 

  3.我们相信看不见的力量;

 

  4.我们要维护环境。

 

  看到儿童们发表的这四项决议和态度,令我十分感动。

 

  其中的第一条“我们相信成人”,令我十分难为情。世界上儿童们十分了解现在的世界形势,但仍相信成人们的良知,并相信良好的社会将由儿童们自己继承。决议提出尽快停止相互残杀、建设一个和平世界的愿望。

 

  第二条的“我们相信黄金律”一句,因宗教不同而经历了长期的讨论。从结论上讲是相信神佛的教导,不杀、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这些都是世界人类共同的道德和规律,决议要求人们共同遵守。

 

  第三条的“我们要相信看不见的力量”,其所指的是神与佛。

 

  第四条的“我们要维护环境”这条决议,包括了再也不能听任大人们摆布的一种毫无办法的念头在里面。

 

  对于这四项决议,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其内容都是我们佛教徒每个人的行动准则,都是日常生活中应体现的行为。

 

  当佛教徒被问到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时,首先应该回答说,我是菩萨生活体验者。尤其是大乘佛教徒,应以自利利他为生活准则。所谓自利就是意味着自己要幸福,也就是为他人服务为最崇高的幸福。这才符合利他。

 

  从信仰方面而言,自利利他都是佛陀的功绩。自己感到佛陀慈悲之时,应热情积极地将佛的慈悲传与他人,共同分享其慈悲。此事本身就是菩萨的生活。

 

  佛教自身就是以佛凡一体为中流砥柱的,相信佛教,严肃自身的生活,为他人服务,才是佛教徒本来的面貌。

 

  具体来说的话,就是上述所讲的联合国儿童会议的宣言。

 

  但是,怎样才能使它发挥其作用昵?我觉得应该对佛教徒予以评价方能说清楚。

 

  《梵网菩萨戒经》中将佛教徒应该过的生活准则,归纳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用日文来解释,就是:不许干坏事,要多行善事,为他人幸福努力之意。这三条是从一条分出来的,三条也可归纳为一条,就是其中的第三条“摄众生戒”,即:为他人谋幸福。

 

  什么是坏的?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地去考虑,无视他人。所谓善,就是牺牲自己,为他人谋幸福的举动,不触犯国家法律也是善。消极地来谈的话,自己生活不乱套也是善。结论是:其结果是不给他人增添麻烦,与利他相结合。大乘佛教徒更应该积极地为他人谋幸福才是正道。

 

  这三聚净戒具体地划分的话,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其内容可具体地解说。但就现实来说,最一般的则是五戒。五戒本身是在家信徒应该严守的生活准则。

 

  我现在这里,站在日本佛教的立场上,谈一下僧侣与非僧侣间的不同。僧侣是非僧侣(一般的信徒)心灵上的引路人。僧侣专门学习过佛教,并在大圣释迦牟尼的启示下得教而自己过生活,并引导信徒向与佛教无关联的人宣传佛教理论。

 

  为掌握其应尽的责任,或者修行者也在其内。

 

  学过佛教并修行过的人,不一定胜过一般的人。人生的引路人要优先!将所有的人渡过危险的桥梁,自己最后再渡过,这才是僧侣的作用。非僧侣者立志求佛道,愿意为他人做心灵的引路人,值得推荐,因此称为僧俗一贯。我觉得:持五戒,严守佛教徒生活准则,是目前应最优先考虑的现实问题。

 

  所谓五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邪见。其中第五条的不邪见,原本是不饮酒。但在天台宗中,不邪见中包括了不要以酒为天的意思,故而如此定论。

 

  所谓不杀生,指的是不能乱杀无辜,要为发挥所有生命的功能而努力。不偷盗指的是:不抢夺,要多布施。不邪淫指的是:端正男女关系,夫妇圆满。不妄语指的是:要讲实话。不邪见指的是:正确看待事物,判断后再行动。迷于麻药、酒精的人将自取灭亡,这将会给他人添麻烦。这些就是现代佛教徒共同的生活准则。

 

  日本佛教指的是宗派佛教,所以,也有不需要五戒的宗派。就是说:信仰才是真正的佛戒。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佛教的生活,据说也没有人去做恶事。另外,对于相信五逆罪能往生而不犯小错的人,虽说有一种解药,但不等于喜欢毒品。上述这些教导,基本上可以说,五戒属于生活的基础。

 

  然而,所谓这五戒的根本就是信仰问题。所谓戒是以信为能入,但却是梵缘经的一小节。信指的是敬信佛法僧三宝,特别是以相信佛陀为主。佛陀即是慈悲之光,又是指导我们的现、不现前的宝贵力量。与佛陀同体的还有经文。

 

  在佛教中有许多佛的名号,其最根本的是指导众生的慈悲之光。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其名号也发生变化。我相信:闪耀光芒的佛陀将与光芒一体,随着众生缘而出现。

 

  因此,我希望佛教徒要每天早晚在佛坛前跪拜,到诸佛或祖师的圣地朝拜。唱诵佛经,感谢先祖,不诽谤其他宗教,祈祷家庭和睦、社会安宁、国家泰平与世界和平。

 

  佛教各宗都有自身的宗祖、高祖,他们的教诲已进入现代化的社会,比如:照于一隅,忘己利他,或者保护有价值的生命、手挽手运动、同朋会运动等等。另外,曹洞宗、临济宗、日莲宗等传统佛教,以体现佛教精神的历史性的崭新佛教教团为主体,为解决社会净化问题、世界贫困问题、儿童与难民问题,站在了与世界和平挂钩的第一线上。

 

  佛教徒的生活,要以自家的佛坛为起点,为人类的和平,借助佛陀之手而帮助解决。

 

  此外,世界的宗教应相互理解,携起手来为具体的和平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我想只有佛教才是世界人类的指导原理,要满怀信心地坚持开展活动。为此,真正的佛教信徒的生活是极为重要的。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