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2001 > 正文

韩国佛教代表团基调发言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人类持续生存的问题,成为现今人类该参的话头。产业革命之后的极度产业化与大量生产以及大型消费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使得自然界与人类生态呈现出危险的关系。

 

  根据世界观察研究所(The Worldwatch Institute)2001年出版的《地球环境报告书》中指出,尽管有各种使用限定规则,但是全球仍然大规模使用石化燃料,因此破坏了大气的臭氧层,引起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自1950以来,北极与格陵兰的冰川因此减少了40%。报告指出,若海水因此再升高一公尺,那么孟加拉三分之二的土地将沉没在海里。不仅如此,由于建设水坝、破坏森林,也使得人们的饮用水源区越发减少。甚至有些地区因为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上污染物质渗进,导致污染。然而却鲜少有人查觉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臭氧层空洞,核能废弃物引起海水核污染,滥垦滥伐造成亚马逊森林区毁损导致沙漠化,急速的都市和产业发展所排放的热气引起地球温暖化,造成厄尔尼诺现象及频生台风等问题,都在逐渐破坏地球的秩序,使人类已面临不得不制定保护自然环境方案的时候了。

 

  佛教由于能够解决此类问题而倍受瞩目。佛教是生命的宗教,佛教的生命观、缘起的世界观、空的概念和伦理,被认为具有超越西欧的环境理论和生态价值的普遍性。佛教教导无我,因此告诫我们不可以用自我的角度去爱护自然。佛陀在自然中苦行觉悟,在自然中说法涅槃,所以佛教是自然和生命的宗教,是以普遍哲学和教理作为基础的。大多教寺院都位于自然森林里,许多修行人也是从自然中得到觉悟,佛教比任何宗教及思想更具有对自然和生命尊重包容的体系和内容,所以受到环境论者的注目。现在正是佛教应以具体的实践方案和理论向人类提示未来方向之时刻。

 

  “一切万物皆有佛性”是佛陀的教导。在佛陀的教导里,自然和人是平等的生命体,所以佛教徒应受的第一条戒律是不杀生,该修的第一个行持是护生。在佛陀的教导里,自然与人是平等存在亦为同根而生,在《华严》的大方广世界中,不论有情无情,若有任何一物消失或不存,就好像毁损了自我的一角般地不圆满。所以人为利己所导致的各种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已造成人类面临生存威胁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利己主义威胁自然的生命世界所带来的必然的报应。若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在根本上转换面对事物的见解及生活方式,并由佛教提示解决的方法。

 

  环境问题可说是价值观的问题、地区性的问题乃至全世界的问题。所以,佛教徒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教导众生打开心眼,觉悟一切万物皆为同根,并透过持续性的信徒教育落实环境保护,以推广佛教传统的生活方式,以作为亲环境生活模式的典范。在韩国禅堂,用钵过堂的方式就是代表性的例子。即使100—200名大众用餐,却只剩下一瓢水的节约与朴素。这样的生活文化应从寺院推广到社会,以少用、少穿、少吃的节约精神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线索。

 

  若要达到价值观的转换,则要明白地水火风四大相依的道理,了解六道众生皆我父母的缘起法,并且要实践使一切生命和谐生存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互助共生的四摄法。

 

  现今环境问题应从有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方面来谈。我们应从巨大的中央集权性并构成泛世界网的大规模产业形态,转向为非中央性产业技术及亲向地球性产业技术的发展。应投入莫大的关怀,重新诠释佛陀的教导,使符合现实情况的实践模式重现,并应多与学者广泛交流。

 

  尤其对东北亚三国而言,在历史、文化、地理上有着甚为深切的关系。三国都同样关心环境问题,听说政府环境单位之间定期举行会议,主要商讨酸雨问题、降低黄海近海的污染问题以及三国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复元事业的参与问题等。即使政府已有高层的工作会议,但是三国佛教徒仍应深入进行学术交流来解决环境问题。透过交流,树立保护环境的正当观念,并正视佛教所应担负的使命,提出圆满的解决之道,比如减少垃圾、节俭生活等,从日常生活出发,建设清净的国土;造林护生,保护修行传法的道场;减少肉食习惯,以素食为主的饮食生活;节约能源及处理交通问题的方案;拓展佛教文化,爱护自然的运动等,皆为佛教应担负的重大责任。

 

  我们从不杀生的教导中了解到,唯有无量的慈悲心方能解决现今环境的问题,并且在亲身实践的时候,实现佛国净土的理想。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