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专题 > 1996 > 正文

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开幕词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今天出席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的中国佛教代表团明?团长、全日本佛教会中村康隆会长和各位韩中日佛教领导人:

 

  我谨代表韩国佛教界向出席汉城大会的诸位表示真诚的感谢,我能够在大会上致开幕词,感到十分荣幸。

 

  今天我们会聚一堂,是为了确认如下的事实,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陀的教导,是人类共同的解脱和和平、幸福和繁荣的道路,是指引演进的21世纪文明潮流的真理之光。

 

  各位三国佛教领导人

 

  1995年5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它评价了三国佛教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和合作关系,认识到三国佛教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对维护和增进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这次汉城大会基于第一次北京大会的共同认识,继承过去三国佛教历史上的传统纽带关系,面对21世纪的历史潮流,探索三国佛教贡献于东北亚和世界和平的使命和具体的实践方案。

 

  众所周知,我们的佛教发祥于印度,不过大乘佛教的光辉思想的金字塔却矗立在东北亚佛教园地上,大乘佛教是启迪无明的智慧的灯火,将斗争和对立化为和解与合作的慈悲的亮光。东北亚的佛教圈在同一个汉字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佛教,将佛教选定为建立国家和聚合国民的理念,国民大众则把佛陀的教导推崇为达到解脱和涅盘的永劫的指针。

 

  于是,佛教在东北亚的文化土壤上形成了思想和修行的专业化,拓展了深奥的哲学的领域。各位三国佛教领导人:

 

  当今世界正处在转变过程,即由冷战的对立格局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性嫉恨走向世界化全球化口号下的世界共同体重组。

 

  但是,世界化并不意味着割断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抛弃自己的本色而合流于客观大势,而是意味着继承和树立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自己的本色,以此面向邻邦和世界开放自己。

 

  因此可以说,在东北亚三国开花结果的自利利他的、同体大悲的大乘佛教精神,坚持着多样性和自己的本色,成为实现世界化的正确的思想指南。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三国的佛教领导人聚集一堂,继承和发展三国佛教所成就的大乘佛教精神,增进交流与友谊,就意味着砌筑佛教主动引导21世纪文明潮流的基石。

 

  回眸已往,20世纪的人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极格局之下经历了民族之间和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对立的漩涡,经历了惨绝人寰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局部战争。把世界看做人的工具的被扭曲的自然观,生产力至上的自然开发,以大量生产为主的产业文明的弊端,招致了危害人类的环境破坏和自然破坏。

 

  在讴歌高度技术文明时代和谈论世界化的今天,在地球的一隅战争频仍,饿殍遍野,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核武器制造和核试验仍在继续。

 

  佛教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自律,提倡对邻居和人世间的同体大悲和无缘慈悲,反对压迫和劫掠,杀戮和争斗。缘起论的世界观认为,人的解脱并不是对共同生活的社会的解脱,更不是净化世界的水。

 

  所以经典有云:“由于众生转动,菩萨也要转动。”大乘菩萨有云:“为人世间发心:要成为救援者,要成为房屋,要成为岛屿,要成为朋友。”

 

  现在,三国的佛教徒聚集一堂,以同心协力为基础,共同研究三国的佛教文化传统,并交流其成果,从而将同体大悲的佛教精神和缘起论的世界观重新展示在人类面前,这将成为援救在颠倒梦想中彷徨的人类的火炬。

 

  将佛教精神作为援救的理念加以明示,这是三国佛子的历史使命,这将成为应付和引导未来文明时代的菩萨的巨大愿力。

 

  为此,三国佛教要相互开放和交流各自的佛教文化传统,增进友谊,将研究和精进的成果聚集起来,以便将佛教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展示在世界人类面前。

 

  大乘佛教的波罗蜜行应当同适应时代变化和大众所要求的方便波罗蜜并行。因此,我们要开展将佛教精神作为援救世界的展示理念的思想运动,同时聚集各国佛教继承和积累的文化和物质力量,为逐一摈除疏远人类和现代文明的弊端勇往直前。

 

  三国的佛教徒要促膝谈心,从佛教的角度探索消除环境公害的方案,共同参加反对战争、压迫和杀戮的和平运动。而且,我们还要照亮这个社会中黑暗的角落,解救被蹂躏的人,向饥饿患病的人伸出援救之手。

 

  现在召开的第二次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就要探讨关于指引21世纪的佛教思想的远大构想,探讨解除众生苦痛的具体的实行方案。

 

  虽然三国佛教徒的这种脚踏实地的努力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是要用普贤菩萨的广大愿力来进行下去,众生的苦痛和烦恼不止,愿力不息。

 

  攀登千层宝塔,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这第一步要稳健准确。

 

  衷心祝愿增进三国佛教的友好和交流的小佛事回向于自他时成佛道的净土建设,祝愿佛菩萨加护与会诸位人士。

 

  谢谢!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