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南海史籍 > 正文

名播东瀛的书法家潘存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海南,1988年建省。而早在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海南文昌人潘存就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向朝廷提议“琼 州改建行省”,亲自撰拟建省理由与方案,呈报两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对此建议十分重视,但因当时国事纷乱,不久张之洞调离,建省之事搁置。查阅历史记载, 潘存是至今所知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海南建省之人。


  时至今日,潘存的后代绝大部分都在海南。近日记者找到了潘存的曾孙、今已八十高龄的潘先科,他说,潘存不仅是海南建省的先行倡议者,也是一位为发展地方教育东奔西走,名播东瀛的海南书法家。


  潘存的曾孙潘先科的家,在海口塔光陶瓷城后的一条老巷子里,巷子很是悠长,也很干净。潘家客厅的正面,挂着潘存和他夫人的画像,而在客厅的一侧,则挂着潘存和其亲家韩锦云的画像。潘先科拿出有关潘存的史料、书籍和家谱,关于曾祖父的故事在老人的口中娓娓道来。


  最早提议海南设立行省


  潘存,字仲模,号孺初,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生于文昌铺前港头村。后迁居白沙园村,两地相距不到半里,7岁进入私塾读书,聪明伶俐,学习刻苦认真,十二三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塾师和同学无不为之合掌称赞,被人们称为“神童”。


  1851年(咸丰元年)潘存应本省乡试,中广东省举人,题第五十五名,时年已34岁。后应礼部考试,循例捐户部主事,分发户部福建司行走。然而在京30年,一直未得迁升。1883年已66岁的潘存决意隐归,回到家乡海南文昌。


  光绪十年(1884),时值法帝国主义滋事,扰广西、福建、基隆等地。琼州西北与越南近邻,东北与闽海相接,孤悬海外,为战略要地是两广屏障。 当时的广东总督张树声知潘存才德,推荐他为雷(州)琼(州)两郡团练。潘存经营守卫,地方得以安宁,清廷论功赐以四品官衔。其时,潘存还向朝廷提议“琼州 改建行省”,并亲自撰拟建省理由与方案,呈报两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对此建议十分重视,但因当时国事纷乱,不久张之洞调离未予处理。查阅历史记载,潘存是 至今所知史上第一个提出海南建省的人。


  然而,潘存所处的时代,政府无能,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外敌入侵;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潘存在当时提出海南建省,朝廷对此建议并未采纳。


  提出海南建立行省虽然没有得到朝廷采纳,但潘存依旧笃行嗜学,秉性刚直,从政30年,廉洁奉公,学识渊博,洞察时务,得到官方应有的器重。他辞官归田时已年近古稀,为发展地方教育东奔西走,为培育人才呕心沥血。


  潘存与溪北书院


  提起潘存,不得不提到坐落于文昌铺前的溪北书院。1883年,已66岁的潘存一直未得迁升,决意归隐回到家乡海南文昌。在此前后,潘存先后受聘主讲于惠州丰湖书院、海南苏泉书院及文昌蔚文书院,大力培育人才,养一方正气。


  潘存的教育思想是把德育放在首位,非常强调思想修养,他说:“读书先求做人为要,我不欲与今人争文章,而欲与古人争德行”,“学者,宜以德行见长,莫徒以文辞见长”,可见潘存摆正了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即摆在首位的是德育,其次才是智育。


  有生之年到处讲学,一心想弘扬儒学的潘存想创立奇甸书院,以恢复海南先贤丘文庄公之传统,教育后学,可惜没有成功。此后又筹办溪北书院,呕心沥血。


  时至今日,溪北书院仍存,位于文昌文北中学,书院占地面积20多亩,前临清水池塘,规模宏大,多采用透雕工艺和花鸟瑞兽装饰。书院坐北朝南,正 室三进,两边为厢房,卷棚顶铺盖璃琉瓦。正门镶挂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匾额。二进厅堂悬挂“讲堂”木匾,为五开间四合院,是书院训导学 生的场所。三进正堂为“经正楼”,为书院主体建筑。“溪北书院”四个字为杨守敬所书,而“讲堂”和“经正楼”则为潘存所书。


  而仔细观察,溪北书院的繁体“??弊秩币缓幔?蔡玫摹爸v”字缺一竖,是当时的笔误,还是另有原因?文昌文北中学老师邓方群对此有着深入的研 究:“书字缺一横,讲字缺一竖,两字各缺一笔,这就是书法中所讲的残缺字,这是潘存和杨守敬意在告诉后人,书字缺一横告诉学子在一生中有读不完的书,讲字 缺一竖告诉老师在一生中有讲不完的学,无论师生都要不断学习,可见当时潘存建造溪北书院时的用心良苦。”


  溪北书院在雷琼道朱采和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书院购藏书籍,聘任学者讲学,以培育人杰。“经正楼”后遭台风破坏,于1921年改建成现在的中西合璧式二层楼建筑。现今保存完好,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


  溪北书院即将建成时,光绪十九年(1893)潘存因年高劳累去世。潘存墓坐落在铺前镇东坡乡港头村南坡,墓碑刻“清故中宪大夫户部事潘府君讳存之神道”。墓园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名播东瀛的海南书法家


  明朝的海瑞、清朝的张岳崧、潘存,是明清两代海南人中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书法家。


  潘存从小就酷爱书法,无论是汉魏六朝的碑版,还是唐宋明诸名家的法帖,他都大量收藏,朝夕摹写,勤学苦练,废寝忘食,所以,书法超群,名扬中 外,尤为日本和朝鲜的收藏家所爱,不惜重金购买,现存于海口五公祠楼上的楹联“唐嗟莫造,送误偏安,天下几人才,置之海外;道继前贤,教开后学,乾坤有正 气,在此楼中”和文昌溪北书院“学问无他,求益乎身心家国天下;载籍极博,拆中于易书诗礼春秋”,都是他亲笔撰写。


  至今在潘存后人潘先科的家中,还保留着潘存的真迹。潘先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此书法集里有潘存上百幅的书法,据了解目前现存两本,其中一本在日本,一本在自己家中。


  潘存学书,主要以汉魏六朝碑版为主。他遍临诸碑,杂取各家所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在创作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成为清末岭南碑派书法 家中的重要一员。他和当时的岭南碑派书家李文田、邓承修、江逢辰、曾习经等人一起,为清末岭南书坛的嬗变推波助澜,为碑派的中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书法实践之外,潘存还有两件与书法有关的大事值得说一说。一是著书立传,嘉惠后学。潘存辑有《楷书溯源》一书共15卷,由弟子杨守敬编印,于 光绪三年(1877年)出版。该书是一本楷书汇编,仿翟云升《隶篇》体例,故又名《今隶篇》,收录汉至五代的楷书于一编,按《说文》部首编排,共采古碑 碣、砖文、造像646种,集帖82种,每字均依原碑之大小,双钧摹录,并注明出处,详加考证,是学习楷书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工具书。这本书在清末书法界影响 颇大。


  二是传道授业,广播书艺。同治二年,潘存在北京与著名书家、碑帖专家杨守敬结识,并指导其研究金石之学。其后,潘存又指导日本书家中林梧竹学习 碑派笔法。日本京都教育大学教授、日本书法交流史研究会会长杉村邦彦为陈振濂《中日书法艺术比较》一书作序时说:“明治十三年(1880年),书法家中林 梧竹,以一介布衣抱着专门学习书法的目的渡海去中国,向杨守敬的老师潘存学习汉魏六朝笔法,自此以后,许多日本人士以书法学习为主要目的,相继赴中国留 学,揭开了中日书法交流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转换,其意义不可估量。”


  而据潘先科介绍,就在两年前,曾经有日本学者专门找他看其曾祖父的书法真迹,之后,从日本给他邮寄了许多有关潘存书法研究的著作。


  据介绍,日本在明治时代以前,流行的都是王羲之书风,自中林梧竹向潘存学习书法之后,特别是潘的弟子杨守敬出使日本,带去了大量的碑版拓片,方使日本人眼界大开,开始学习汉魏书风,遂开创了日本书法多样化的局面。这其中,潘存居功大焉。(记者 于伟慧)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