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南海史籍 > 正文

纪念远征军入缅作战七十周年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寻访


  海南籍远征军老兵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为配合中国驻印军队发起滇西反攻作战,渡过怒江,沿滇西公路南下。日军则沿滇缅公路沿线及滇缅公路附近的腾冲、龙陵、松山、芒市、遮放、畹町等地,构筑坚固工事,凭险固守,阻击中国远征军反攻。


  龙陵县城毗连芒市,滇缅公路穿境而过,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侵入滇西,龙陵县城是其重兵集结的地点,远征军一路渡怒江、战松山、克腾冲、占龙陵,兵锋所指,直取龙陵。双方在此展开了大大小小数度激战,史称“三战龙陵”。


  近日,记者在海南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周学而家中,见到了一篇关于反攻滇缅龙陵战役的回忆录,回忆录的作者是海南琼海人陈家鉴,文章详细地向人们展示了当年龙陵战场的惨烈,也记录了海南军人在战场上的英雄壮举。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 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 20万人。


  为了找寻当年海南军人的远征军记忆,记者踏上了寻访之路。由于黄埔军校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大量的海南军官,因此,寻访之路,便从拜访海南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周学而老先生开始。记者希望从他那里,可以寻得一些远征军老兵的踪迹。


  “要是早几年就好了”


  3月9日,琼海市嘉积镇赤坡街,沿着一条狭窄的小巷走入一间老宅,记者拜访了海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周学 而老先生。周学而是黄埔军校第18期的学生,1990年海南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时,他当选为黄埔同学会会长。如今,对于当年那些黄埔军校出身的海南军人, 最为熟悉的要数身为会长的周学而了。


  “要是早几年就好了,老兵们很多都不在了。”面对记者,周学而叹息道。


  对于曾经参加过远征军的海南籍将士人数, 91岁的周学而称因没有人进行过统计,确切人数不得而知。至于海南黄埔学子参加远征军的人数,“应该有好几十个人”,周学而努力回忆道,这些人大多来自琼 海、文昌和三亚,多数为黄埔军校十四至十七期的军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早已去世了。


  如今,要寻找这些老人的踪迹,只能从周学而保存的那本海南黄埔军校同学会通讯录中寻得些许线索。这本已经发黄的通讯录是在22年前成立同学会时制作的,其中的很多电话已经无法拨通,很多地址也并不详细,难以寻觅。


  为了帮助记者搜寻更多关于海南军人在远征军的这段记忆,周学而老先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为记者寻出了一本出版于1992年8月30日的《海南黄埔》,在这本同学会的会刊中,记者惊喜地读到一篇关于远征军的回忆录。


  战场闻乡音格外亲切


  这篇回忆录的作者,是海南琼海上埇镇人陈家鉴。1939年,20岁的陈家鉴从海南考入黄埔军校,成为17期24总队步科的一名学员。


  在这篇名为《远征军回忆录———反攻滇缅龙陵腾冲战役回忆片断》的文章中,陈家鉴记录了自己于1944年参加远征军反攻滇缅的龙陵之战的经历。其中,以其在猛岭坡和华坡这两役中的片段最为详细。


  1944年6月8日晨,第71军87、88两师主力部队开始向日军重兵防御的龙陵东南郊敌阵进击,力图抢占猛岭坡,日军也拚死抢夺被远征军攻占的阵地,猛岭坡在一日内9次易主,异常激烈的战斗打成了拉锯战。


  当时,陈家鉴是第71军87师261团第3营的一名干部。陈家鉴在回忆录中写道,作战极为艰险,又逢栉风沐雨气候恶劣,加之给养困难,许多官兵罹患疟疾重感冒,但均能克服,坚持严峻的战斗。


  在不足24小时的猛岭坡之战中,陈家鉴的5位黄埔同学均英勇殉国。他在回忆录中感叹道:“忆数天前我和他们 在黄草坝相会,岂料竟成为永诀。猛岭坡阵地,正面横宽不过三百余米,纵身不过二百余米,真是一寸河山一滴血哪!”。第3营各步兵连的干部,七连只剩下他这 个副连长和第八连长岑少君、第九连准尉排长叶国昌以及同为海南人的营战防枪炮排长郑雄。巧合的是,这一仗幸存者都是两广人,一时被传为军中佳话,说是“老 广命大”。此役后,陈家鉴获升中尉调代理三营营附。


  而在同样惨烈的华坡之战中,陈家鉴曾在战斗进行正激烈的时候两次接到一名海南老乡的电话,给了他极大的鼓舞。这位老乡名为梁安精,海南文昌人,黄埔第十七期学生,时任87师师部上尉参谋。


  陈家鉴回忆,虽然二人素未谋面,但在电话里彼此说起海南话,在炮火中显得极为亲切。梁安精对陈家鉴嘱咐道:“你们防守的阵地特别重要,关系整个战局安危。集团军总部、军部时刻关注着你营的阵地,相信你定能协助营长守住。”


  第二天,梁安精再次致电陈家鉴,对他说道:“当面之敌乃是板田祥次郎所部,该敌于1939年2月侵占我们的家乡海南,希望你们狠狠打,以报国仇乡恨。”


  回忆录中,陈家鉴还描述了自己与来自三亚的海南战友郑雄并肩作战的情景:“我和郑雄均对敌掷手榴弹,官兵同心同德勇猛拼搏。”


  提及郑雄,周学而老先生说:“郑雄和陈家鉴两人十分要好,他们俩当时都在一个部队。”郑雄于本世纪初过世,通讯录中也只留下一个并不详细的住址。


  陈家鉴文中还回忆道,自己负伤住院期间,由于各方面信息比较灵通,得悉在当时在腾冲作战的琼海人符业天,以及一名韩姓文昌军人都已阵亡。


  负伤后陈家鉴暂时退下战场养伤,但由于连续牺牲了好几名干部,为了尽快补充前线,陈家鉴不顾医生不能负伤作战的叮嘱,办理了出院手续,连夜归队,加入余下的战斗中。


  1944年9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围攻松山、腾冲的战斗都取得了全面胜利,左、右两翼主力部队相继汇聚龙陵。 之后,远征军对围攻龙陵的战略进行了调整,一面进袭龙陵至芒市之间的交通阵地防止敌兵增援,一面集中了10个师的强大兵力,于10月29日向龙陵城区发动 了第三次总攻。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终于在11月3日将据守龙陵的日军大部歼灭,夺回了龙陵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紧接其后,远征军派出第88师沿途追 剿向芒市方向逃窜的残敌,连续攻克团坡、张金坡、南天门、放马桥一线的日军阵地。1944年11月11日,龙陵全境均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


  空留文字遥想当年英姿


  收复龙陵后陈家鉴曾任少校营长、中校参谋等职位。解放后回到海南的陈家鉴历尽波折。周学而介绍,陈家鉴琼海 上埇的老家已无人居住,他的父辈在海口拥有一些产业,他与弟弟同住在海口,并靠出租铺面为生。只身一人的他直到1987年才在朋友的撮合下结婚,并育有一 子,可惜的是大约在1994、1995年左右,当孩子才二三岁时他便撒手人寰。“现在我们也联系不上他的妻儿了。”周学而遗憾地说。


  为了找出陈家鉴的照片,周学而老先生从一大箱子的老照片中寻出五张已经发黄的过塑老照片。这些照片均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同学聚会,这时的陈家鉴已步入暮年。


  记者此行采访甚感遗憾的是,读着陈家鉴充满激情的回忆文字,却只能凭空想象他当年的英姿。如今已经无法寻到陈家鉴年轻时的照片。但这比起很多葬身异域、埋骨他乡的远征军战士,陈家鉴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他毕竟留下了名字,并用文字记录下了那一代人的忠诚和热血。


  在周学而的印象中,陈家鉴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文化程度很高,喜欢写东西。“他喜欢写回忆录,每次拿来给我们 刊发到同学会会刊上的时候,我们总是说写得太细了,连一个战士的名字都要具体写上去。一篇本该几百字就交代完的事情,他得写上千字才能完。”周学而笑着说 起自己的这位老校友。


  然而正是得益于这位喜欢将所能记住的名字都录入文字的老兵,后人才得以知晓关于远征军战士们的些许片断,哪 怕只是一个名字,这对曾经浴血奋战于滇缅战场的那些勇士们也是一种力所能及的纪念吧。而至于两次远征军中的数十万将士中,究竟有多少琼籍健儿扬威异域、血 洒南疆,也许只能是个永远的遗憾了。(文\见习记者 符王润 海南日报记者 邵长春)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