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南海新闻 > 佛教人物 > 正文

十二位世界“千年英雄”中的中国人苏东坡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就是这样一位千年英雄、人间绝版的苏东坡。与黄冈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回顾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我们所在的黄州处处都留下了苏东坡的足迹。我们呼吸的空气里还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我们走过的街道、说出的地名、谈起的建筑都与苏东坡息息相关,我们 正在建设的遗爱湖公园之“遗爱”也来源于苏东坡的作品。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苏东坡在黄州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冈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


  苏东坡的黄州岁月


  黄州对苏东坡太重要了。苏东坡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是黄州,有4年零2个月: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书 法上的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写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他说苏东坡到 黄州“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苏东坡在黄州4年零2个月。每天都干些什么呢?大体上是4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


  躬耕东坡。为什么要躬耕东坡?初到黄州,收入没有了,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十分贫困。元丰四年(1081),他到黄州的第二年,徐太守在城外东坡划了一 块“故营地”给他耕种,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东坡在什么地方?有专家说在今天体育路黄冈师院老校区后门附近一带。苏东坡在《东坡八首》的序言中 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东坡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他仍然很乐观。一个月夜,苏东坡拄着拐 杖,走在东坡的田闾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东坡》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贬谪是坏事也是好事。苏东坡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听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他到了哪些地方?可以说足迹遍布黄冈各地,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两岸,北面到麻城岐亭、杏花村,南面到鄂州西山樊口。那时候江面应该有三四公里宽,波 平浪静。水光接天,驾一叶小舟就划过去了。他还到了黄州附近的禹王城、团风、阳逻、沙湖,去了浠水的巴河、兰溪、麻桥、清泉寺、绿杨桥,到了黄石的磁湖、 西塞山,到了黄梅的五祖寺,到了江两的庐山、石钟山。


  修身养性。苏东坡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身。黄州那时寺庙很多。苏东坡初到黄州,住在定惠院,隔一两天就到附近的安国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物我相 忘,身心皆空。与安国寺的方丈继连和尚谈禅,交往甚欢。有一天,他与即将调离黄州的徐太守及继连方丈等人在安国寺的亭下饮茶,有感于太守的为政之德,写下 了著名的《遗爱亭记》。


  随着禅宗随缘凭命思想的传播、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复归。苏东坡的人生态度日趋沉静、旷达和超脱,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苏东坡还是一个养生专家。他对饮食、药膳、保健有非常深的研究,既会写诗又会炖猪肉,不炖则已,一炖就炖出了著名的东坡肉。他将东坡肉的烹调方法和美 味写成了一首打油诗: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 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还有著名的《节饮食说》。为什么要节饮食呢?他自言有三养: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还有《漱茶说》: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


  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特殊的入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谪居黄州期间。苏东坡以挥洒自如的笔 力,创造了具有新的生活、新的意境、新的情趣、新的形象的艺术世界,冲破了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文反映现实的新路,产生了他一生中最为得意之作和 辉煌的成果,达到了他一生创作的顶峰。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 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质量上,苏东坡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


  苏东坡的文化品格


  苏东坡是一个好人:好兄弟,好丈夫,好朋友。


  好兄弟。苏轼、苏辙兄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是中国历史上感情最深的兄弟。苏轼写给苏辙的作品有l04篇,苏辙和答的有l30篇。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怀念他弟弟的作品。


  好丈夫。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后,苏东坡为她种了3万棵松树苗,把自己的相思化作3万棵万古常青的松树。第二任妻子王闰之陪他宦海沉浮、东奔西走25年后 病逝。苏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第三任妻子王朝云,也是与之生死相依,被视为人生知已。苏东坡有一天吃完饭,摸着肚皮笑着问周围的人,肚子里是什 么,周围的人都说:先生一肚子学问。唯有王朝云回答:“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哈哈大笑。朝云死后,苏东坡一直鳏居,没有再娶。


  好朋友。苏东坡朋友良多,“群众基础”很好。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命运坎坷却 矢志不移。身处逆境却不失豁达,生活艰辛却不改乐观,热爱生活,满怀激情,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这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先生啊!难怪有位当代女学者 发自肺腑地喊出了她的心声:来生便嫁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个好官。


  首先,他的执政理念“民为邦本”具有现代精神。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就阐述了他的民本思想。他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施仁政,帮民富,民众富 强,国家就富强了。他说:“位之存寄乎民,民之生寄乎财。故夺民财者,害其生者也;害其生者,贼其位者矣。”如果失去民心,国家就会灭亡。他的执政理念与 王安石的变法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北宋积贫积弱,王安石想通过变法强国强兵,主要通过强化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来实现,这就势必与民争利。苏东坡主张国家 首先要富民,改革要渐进。


  其次是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他走到哪里,实事就办到哪里。他办的实事多是水利工程。这也难怪,智者乐水,诗人与水都是有灵性的,是有共同语言的。如苏 东坡在杭州当通判时,组织民众治理“六井”,建成了杭州“安全饮水工程”:后来当杭州太守,又实施了西湖“综合整治工程”,于是就有了干百年来让人们津津 乐道的苏堤春晓、三潭映月。苏东坡还在黄州拯救溺婴。黄州、鄂州一带有溺婴恶习。苏东坡因是罪人身份,“不得签书公事”。就组织社会救婴活动,动员社会捐 助,自己带头捐款……


  苏东坡是一个全才。


  苏东坡集儒、释、道于一身,医学、饮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全能,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能冠军”,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 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 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 人”。


  文学上,“苏轼文章为天下第一”,苏东坡是万众仰慕的一代文宗。他走一路,写一路;写一路,火一路。一不小心,写出来就是千古名篇:一不小心,就为一 个地方做了千年广告。如在杭州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庐山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黄州,写下了“一词二赋”……


  书法上,北宋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苏东坡排名第一。他的书法代表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稿》。《寒食帖》原件千回百转,几经周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苏东坡到黄州后,精神上寂寞痛苦,生活上穷困潦倒,《寒食帖》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开头几个字写得还很规则,逐渐就挥洒开 来,神气充足,跌宕恣肆,飞扬飘洒。苏东坡将心境感情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读来能感受到郁闷、牢骚、悲怆,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名家评点这幅 作品“绵里裹铁”,说它“江河渲泻,放逸不羁;环环相扣,气脉通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生花妙笔,无二神品”。黄冈正在建设的遗爱湖公园进门的一块巨石 上就刻有《寒食帖》。


  中国古人的人格理想,第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二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两个人格理想,苏东坡完完全全、不折不 扣地实现了。苏东坡的一生,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匡时救世的报国之志。苏东坡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 的神仙气,有杜甫执著坚守的忠义气,有自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有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他的思想与人格,既是先贤圣哲传承而来的结晶,又是对所有 传统的融汇与开拓。所以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千百年来,苏东坡备受推崇。今天,在苏东坡经历的16个城市,都有苏东坡研究会,都有苏东坡纪念馆,都在打造苏东坡品牌。苏东坡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雅 俗共赏。明代董斯张写过一首很搞笑的诗,“大苏死去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扯拽”。对于黄州,我们能不说苏东坡吗?我们能不做苏东坡的文章吗?如果我们不说不 做。将是这笔精神文化遗产的巨大浪费。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杰出的人物也一样,他们并不专属于某个地方,而是属于整个天下:他们也不专属于某个时代, 而是属于整个历史。


  苏东坡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 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 东坡!(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雪荣)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