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禅林清韵 > 禅茶一味 > 正文

享受“茶趣” 何乐而不为

发布者:      来源:南海佛教网 


 

  茶种类繁多,有好多有趣的名字,即便不饮茶,光听听这些雅名,就是十足的享受。比如以植物取名的"奇兰"、"水仙"、"白牡丹"、"黄金桂"、"莲子心"……未饮之,心先动,顿觉色彩斑斓,满庭芬芳;又如取地名的"黄山毛峰"、"信阳毛尖"、"武夷岩茶",想来奇幻飘逸,宛若武林剑客;还有以动物命名的,如"乌龙茶",气势虬劲,如千年老松,而"凤尾龙须"则精细华彩,刺绣一般;以器物取名的"玉露"、"银针",名字像诗一样,给人丰富的想象,那茶该是怎样的晶莹剔透;尤其诱人的,便是"碧螺春"了,这名字鲜亮小巧、典雅高贵,让人感觉一个清新明丽的春天一下子都流了出来。

 

  闻其名,观其形,思其趣,忍不住要泡上一杯。我喜欢饮黄山毛峰,形似雀舌,色似象牙,将开水缓缓注入茶杯,沉在杯底的银针立刻浮动起来。先是整体浮挤于水面,俄顷上下沉浮,来来往往,翩翩起舞。几秒钟后,一部分仍浮于上面,一部分则沉在杯底,中间的还在上下攒动。稍后,中间攒动的便感到疲累,不得不沉静下来,但见其芽尖直挺竖立,一片顶着一片,良久才和浮于上面的茶叶一起徐徐下沉,最后与杯底的茶叶相融相合。细察其变化,感想也便从茶香里冒出来。人生之旅,何不是取水泡茶,浮浮沉沉,沉沉浮浮,最后归于平静。

 

  茶这东西真是不可多得的尤物。生于高山,长于幽谷,且山越高,茶味越香浓,越品越醇厚。茶集采天地之灵气,尽占人间之风雅。自从走出陆羽的《茶经》,不仅成了百姓生活的必需,同时成为一种非常时尚的社会文化。茶是诗,茶是画,茶是散文,茶是一种情结一种禅意。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为茶免俗为茶销魂?儒家以茶修德,道家以茶修心,佛家以茶修性。今人喝茶更有讲究:大理的"三道茶"喝的是人生哲理;周庄的"阿婆茶"喝的是江南文化;少数民族的"八宝茶"喝的是风情与健康;成都人的茶馆里则到处漫漶着历史与休闲…… 茶,有喝、饮、品之分,品当在上。品茶,文化的意味和淡然的心境一目了然。设想静坐在简陋的竹斋之中,品一壶用陈年的雪水冲泡的绿茶,真的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淡雅。然而,这只在书与想往中,多数时间,茶是用来喝与饮的,这样只是很难让茶韵进入幽闭的心灵。现代人的生存已然艰难,多亏茶在许多愁苦的眉际间轻漾,如若没有了茶的陪伴,疲惫的现代人该是何种境地,实难想像。

 

  说到茶趣,应是"茶之趣"的省略,关键在于必须先弄懂"趣"字。"趣"为何义?于是,我搬来有关说文解字的书籍查找,古汉语里的"趣"字有两解,其一通"趋",趋向、向往、疾行;其二通"促",催促、督促、赶快。这两义似乎很难与茶有直接的关联。我又拿来《辞海》翻阅,看来今"趣"与古"趣"有很大延伸。今"趣"一字由两义变多义,除了保留古汉语原有意思外,与茶可关联的还有"风致、情趣和意味"的意思。由此,茶趣也就是茶的风致、茶的情趣和意味。或许,这样的理解还较为抽象,较为概念化,我们可以从古今茶人和自己的品茶实践中,去得到具体的感受。

 

  20多年来,我避开喧嚣,独处书斋,在茶的微熏下,在袅袅娜娜的雾气中,翻开一部心仪的经典,慢慢地品,悠悠地读,阅览了许多的书籍,走进了哲人们的思想,博大精深,让人无法走出精神的森林;写下了许多的文字,走进了智慧的海洋,深邃辽阔,叫人难以跨出思考的天空。茶,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勇气,是我始终在行走、一直不停歇的好伙伴。有了茶,我便不寂寞;有了书,我便不痛苦。茶与书,让我的人生无怨无悔,绚丽多彩,使我收获成熟,果香醉人。

 

  鲁迅先生云:"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洗一只洁净的玻璃杯,让它纤尘不染,撮一小撮茶叶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隔着透明的玻璃杯看茶,看茶在杯中天女散花般地悠悠坠落,看茶在杯中的千姿百态,看茶以不同方式打开自己,每天都会得到片刻的情趣与启示。喝茶、饮茶,也是可以上瘾的,但能像烟瘾一样被戒掉;而品茶虽然也能成瘾成趣,可无法戒掉,当然其趣其瘾在品上,也无需戒掉。人生许多的爱好只要于人于己没有害处,又何必弃之呢?何况茶如人生,虽苦犹甜,先苦后甜,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在社会讲文明讲提高生活质量的今天,大家吃茶去,享受"茶趣",何乐而不为!

 

 

南海佛教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琼(2022) 002号
备案号:琼ICP备13000058号
copyright [@] 2012-2022 海南省佛教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